法情报官员 + 巴外长双信源实锤:印度 "阵风" 首战折戟,PL-15E 残骸成关键证据?

军势有界 4天前 阅读数 4 #军事

5 月 12 日,印度旁遮普邦农民在田间发现的一枚导弹残骸,意外撕开了南亚空战的 "罗生门"—— 经军事博主比对,这枚印有 "PL-15E" 字样的导弹残片,与巴基斯坦外长伊沙克・达尔 5 月 7 日在议会的 "击落 3 架阵风" 声明、美媒 CNN 援引法国情报官员 "首架阵风战损" 的消息形成交叉印证。这场被印度官方否认的空战,正在被多方信源逐步还原。

一、"阵风" 入印后的 "空中神话" 与现实落差

2016 年印度以 88 亿美元高价引进 36 架法国 "阵风" 战机时,新德里曾宣称其是 "改变南亚空中格局的利器"。印度媒体更渲染其 "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 + 流星远程导弹,可压制巴方所有战机"。然而现实是,自 2020 年首批 "阵风" 入役以来,印度空军从未公开其实战画面 —— 直到今年 5 月 7 日凌晨的克什米尔空战。

二、巴法双信源 vs 印度否认的 "罗生门"

此次争议核心有三:

1. 巴方 "人证 + 物证":巴外长达尔在议会明确表示,5 月 7 日空战中,巴空军使用歼 - 10CE 战机击落包括 3 架 "阵风" 在内的多架印机,并公布了战场监控视频(画面显示战机被中距弹击中后解体)。

2. 法国 "间接实锤":美媒 CNN5 月 7 日援引法国情报官员消息称,"确认一架 ' 阵风 ' 被巴方击落,这是该机型全球首次实战战损",法国正调查 "多架战损" 说法。达索公司虽未回应,但《简氏防务周刊》指出,法方若否认会第一时间发声。

3. 印度 "沉默否认":印国防部仅笼统表示 "空战结果正在核实",未公布任何己方战机完好的证据,与 2019 年巴方击落米格 - 21 时迅速展示飞行员画面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三、如何验证 "阵风" 是否被击落?

判断战机是否战损,最直接的证据是残骸、导弹残片或电子信号记录。此次争议中,三大关键证据链逐渐清晰:

1. PL-15E 残骸的 "指向性":旁遮普邦发现的 PL-15E 中距弹残片,是巴方歼 - 10CE 的标配武器(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开资料,PL-15E 射程 145 公里,专为外贸型战机设计)。若该导弹在印控区被发现,说明其确实参与了对印机的攻击 —— 而巴方战机越境发射的可能性极低(歼 - 10CE 作战半径覆盖克什米尔,无需深入印境)。

2. "阵风" 的 "隐身漏洞":尽管 "阵风" 号称具备部分隐身能力,但其 RCS(雷达反射面积)约 0.1-0.5㎡,而歼 - 10CE 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对 0.5㎡目标探测距离达 180 公里(公开专利数据)。在巴方 "枭龙" 预警机的配合下,歼 - 10CE 完全具备超视距锁定 "阵风" 的能力。

3. 法国的 "利益考量":作为 "阵风" 出口方,法国若否认战损可维护装备口碑,但此次选择通过情报官员 "确认首架战损",更可能是基于事实的谨慎表态。《欧洲防务评论》分析:"法国需要真实战损数据改进装备,同时避免彻底得罪印度。"

四、南亚空中格局或迎 "代际切换"

若 "阵风" 战损属实,至少释放三大信号:

1. 印度 "万国牌" 体系的脆弱性:印度空军装备来自俄、法、以等 7 国,数据链无法兼容。此次空战中,"阵风" 可能因无法接收其他机型的威胁预警,导致被歼 - 10CE"先手锁定"。

2. 中巴军事合作的 "体系优势":巴方通过引进歼 - 10CE+PL-15E + 枭龙预警机构建的 "空战三件套",已形成 "侦察 - 打击 - 评估" 闭环,对依赖单一平台的印军形成降维压制。

3. "阵风神话" 的全球破灭:作为法国军贸的 "金字招牌",此次战损可能影响其在阿联酋、希腊等国的订单。

回到最初的问题:当巴法双信源与导弹残骸形成证据链,你认为 "阵风" 被击落是否属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军势有界

军势有界

探索军事,关注时事,关注我,带你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