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撤资去越南?事实上越南离成为“世界工厂”,还差得远

天边浮梦尽 2周前 (03-15) 阅读数 1 #推荐

过去几年,全球制造业的格局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耐克、阿迪达斯、苹果等跨国公司纷纷撤出部分在华产能,转向越南、印度等地。有人担心制造业是不是要被取代了?更有人忧虑,外资撤离是否会引发大规模失业潮,让中国制造陷入低谷?事实真的如此吗?不妨看看这些品牌如今的境遇,就能明白,离开中国供应链后,它们的噩梦才刚刚开始。越南曾被外界寄予厚望,认为是“世界工厂”接棒者,是否真有能力承接这一重任?

外企撤离的根本原因,表面上看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环境趋严,企业需要寻找更便宜的生产基地。但本质上,这是全球供应链重构的结果,是资本在不同国家之间寻找最优解的必然现象。外资进入中国,利用中国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链赚得盆满钵满。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环保政策收紧、人工成本上升,低端代工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一些企业开始将工厂迁往东南亚,以降低生产成本。越南就是最典型的受益者。作为东南亚的新兴制造中心,这个国家在过去几年吸引了大量投资,耐克、阿迪达斯、三星、富士康等企业纷纷在此设厂。光是耐克,2023年就有超过50%的鞋类产品产自越南。而阿迪达斯的鞋类生产占比更是高达60%。乍一看,这似乎是个双赢的局面——企业节约了成本,越南经济也得到了提振。然而,现实并没有资本家想象的那般美好。

如今,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的越南破碎,就是最好的例证。短短几年间,它们在越南的工厂经历了质量问题、供应链受阻、工人罢工、产能不足等一系列困境。最初,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些企业把生产线大举转移到越南,结果消费者很快就发现了问题:鞋子的胶水黏合力下降,服装的缝线松散,甚至有些产品的尺寸大小都不统一。耐克的库存一度积压高达93亿美元,阿迪达斯的库存也暴增至67亿美元,面对全球市场的销售滑坡,这些品牌不得不以超低折扣清仓甩卖,一双原价千元的鞋子,在折扣店里几百元就能拿下。消费者的反应,这就是市场最真实的反馈。

过去人们抢购耐克阿迪,如今越来越多人宁愿选择本土品牌,或者更高质量的产品。再加上国潮品牌的崛起,李宁、安踏等国产品牌不再是“替代品”,而是直接与国际大牌竞争。李宁的营收增长25%,安踏市值已经超过阿迪达斯。外资品牌的撤离,并没有让中国制造业崩盘,反而加速了本土品牌的崛起。耐克和阿迪的短视决定,让自己的品牌遭受了损失,最终只能自担苦果。与此同时,越南制造业的问题也在不断暴露。想要成为“世界工厂”,不仅仅是人工便宜,还需要完整的产业链、稳定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可靠的政策支持。而这些,恰恰是越南最欠缺的。越南的电力基础众所周知,在越南国内的工厂很可能会遭遇供电不足或供电不稳的情况,对于现代化的工厂来说,电力资源必不可少,更是基础资源中最最重要的一项。越南的基础建设条件同中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想要追上中国,目前看,还很难。

更致命的问题在于,越南的供应链并不完整,它的制造业仍然高度依赖中国。数据显示,2024年,越南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中,有接近70%的零部件、原材料来自中国。也就是说,越南的制造业更像是中国供应链的“中间商”,没有独立的生产能力,只能买我国的零部件进行组装。富士康、三星等企业在越南设厂,但核心零部件仍需从中国进口。一旦供应链受阻,越南的工厂就会陷入瘫痪。富士康越南工厂5条生产线停产,原因就是原材料无法及时到位。这就像盖房子,砖瓦水泥全靠别人供应,房子能盖多久,完全取决于供应商是否愿意继续提供材料。

劳动力素质问题,也是越南制造业的短板。相比于中国工人普遍经历严格培训,越南工人整体技能水平偏低,只有26%的工人接受过正式培训。全球不少品牌都发现,越南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某北美鞋业公司从福建转单至越南后,客户投诉新鞋只能穿三个月就报废,而过去中国制造的同款产品可以穿五六年。耐克、阿迪的生产问题,也正是因为越南工厂难以维持高标准,导致市场信心流失。与此同时,越南的土地、工资成本也在逐渐上升。2025年,越南北部工业区的厂房租金已经上涨至每平方米5-6美元,比中国东莞还贵30%。工人工资也逐年增长,目前已经达到中国工人平均工资的60%。本来就是靠着廉价劳动力才吸引过来的企业,没想到连这最有吸引力的一点也在慢慢变化,那么,那些费了大功夫将工厂挪到越南的企业,最终很有可能得不偿失。

对于制造业来说,低端制造业的外迁,并不是灾难,而是产业升级的契机。过去几年,中国制造业的重心已经转向高端制造领域,新能源、半导体、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崛起,使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智造”。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突破100万辆,占据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光伏、储能技术也在全球领先,中国企业已经成为清洁能源领域的主导者。而在半导体领域,2025年中国芯片自给率预计达到65%,全球芯片市场格局正在被重塑。外企的撤离,不是中国制造的衰落,而是产业链升级的必然过程。低端代工环节外迁,并不会动摇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根基。

换句话说,不是中国离不开这些产业,而是这些产业离不开中国的环境。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后,培养了有素质、有文化的人民群众,而国外的教育普及程度远不如中国。中国地广物博,大部分产业的原材料在中国境内都能找得到,原材料的集中度较高,对于企业发展有利。中国的产业链完善程度,即便是放眼全球,也是顶尖的,有了这些产业链的辅助,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这些优势是越南等国家比不了的,更是中国制造业的底气。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同时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条件,因此中国才能成为世界顶尖的制造业大国。

如今,中国的产业升级将使中国制造业更具竞争力。而越南、印度等国家,想要承接中国制造的角色,不仅需要更完善的产业链和技术储备,还需要时间积累。当前的现实是,越南距离真正的“世界工厂”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而中国制造,依然是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力量。在全球供应链的博弈中,谁才是真正的赢家?是那些盲目追求成本最低的企业,还是那些掌握核心产业链的国家?未来十年,世界制造业的版图仍将不断变化,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中国制造,依然稳如磐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天边浮梦尽

天边浮梦尽

天边浮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