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AI教育:北京大学与重庆一中联动,解锁创新人才成长新路径
3月29日,一场聚焦人工智能(AI)与基础教育融合的研讨会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举行。此次“AI 赋能教育:优化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与重庆一中联合举办,旨在探索AI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并共同应对技术赋能教育带来的挑战。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陆俊林、重庆招生组组长郭超,重庆一中党委书记唐宏宇、校长毛明山、副校长何文吉与相关部门中层干部、教师代表参与了本次会议。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陆俊林在会上分享了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前沿实践,详细介绍了北大各专业的“人工智能 +”课程体系建设及强大的师资力量。他指出,北大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计算机科学、智能科学等学科在全球排名中名列前茅。在谈到 AI 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时,他特别强调了大模型的优化策略。他提出通过本地化部署,能够有效解决数据隐私和数据独特性的问题,为教育数据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对重庆一中的AI教育实践,陆院长给予了高度认可,他评价道,“重庆一中的AI教育实践兼具前瞻性与务实性,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陆院长表示,未来将加强与重庆一中合作,持续加大技术资源与学术支持,共同探索AI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路径,共同探索智能时代育人新范式。
陆俊林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北京大学重庆招生组组长郭超在讲话中强调了校际合作对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他指出,重庆一中作为北京大学重要的优质生源基地,近年来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教育,尤其是在成立 AI 教育研究室后,与北京大学的技术团队开展了深度合作。郭超认为,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跨学科优势,计算机科学、智能科学、教育学、哲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 AI 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他特别赞赏重庆一中在 AI 教育实践中的 “务实落地”,如开发 AI 教学场景、构建智能评估系统等,这些实践突破了概念层面的探讨,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树立了典范。对于未来合作,郭超提出了两个重点方向:一是利用 AI 技术优化教学全流程,提高师生教学效率;二是总结实践经验,形成可复制的案例,争取政策支持。他还建议重庆一中教师到北京大学进行学习交流,对接全球高等教育创新资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共同探索AI教育转型的有效模式。
郭超 北京大学重庆招生组组长
重庆一中党委书记唐宏宇在研讨会上指出,当前教育正处于深刻变革的前沿,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他强调,在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是提升教育效率的重要工具,而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培养大写的人”,必须坚守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唐宏宇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党委书记
重庆一中校长毛明山表示,AI 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重庆一中作为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将继续在AI课程开发、师资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索,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
毛明山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校长
重庆一中副校长何文吉介绍了重庆一中近年来在AI教育方面的显著成效,并提出未来学校将从三个方面深化AI教育布局:一是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共同体,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二是探索AI时代智慧教学新模式,创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三是培养师生的数字化思维,通过特色课程和班级设置,激发师生的创新潜能。
何文吉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副校长
作为“诺奖计划”成员校,重庆一中在AI教育实践中成果丰硕。会上,重庆一中教务处副主任、AI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洪波介绍了学校构建的“1236”数智教育体系,该体系覆盖教学、管理、教研全场景,旨在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AI 教育一中品牌”。具体而言,“1236”体系包括整合“大校本数据库”与“小切口智能体”,建设数据中心、智慧教学、智慧物联三大平台,以及覆盖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智能辅助、课堂行为分析、AI体育、AI心理健康、AI实验室等创新应用。
李洪波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教务处副主任、AI教育研究室主任
在教师经验分享环节,重庆一中的多位教师代表就AI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交流。拔尖创新人才中心副主任李忠相分享了AI辅助教学及优化教材内容的案例,并对AI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时的局限性提出了思考。生物学科竞赛教练李俊柯认为,AI在教育中的应用应平衡效率与深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师葛静介绍了学校将人工智能课程纳入校本课程的历程,以及系统化教授人工智能知识的教学实践。语文教师李妍分享了AI赋能古典诗歌教学的经验,展示了如何利用AI工具打破古诗文教学的时空限制,提升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喻晓艳肯定了AI在精准教学方面的作用,同时也探讨了英语教学在AI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化学教师王佳瑞则围绕高考命题的创新与监管,分析了利用人工智能预测高考题目的可能性及潜在问题。
李忠相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拔尖创新人才中心副主任
李俊柯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生物学科竞赛教练
葛静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信息技术教师
李妍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语文教师
喻晓艳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英语教师
王佳瑞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化学教师
老师们的分享展现了技术在不同学科中的差异化实践。此外,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偏见规避等议题也被纳入校园AI安全应用规范。针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和困惑,陆俊林副院长一一进行了回应,为教师们提供了专业的建议和指导。陆俊林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此次研讨会围绕AI在教育领域的课程体系构建、技术应用、师资建设、安全规范等多个关键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研讨中,北京大学和重庆一中达成共识,将秉持“技术赋能、理念先行、守正创新”的原则,持续探索AI时代的教育变革路径,为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基础教育在数字化时代实现创新发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