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预制菜进校园”的讨论告一段落了,但反思应该继续
撰文/林红
连日来,由“预制菜进校园”引发的全民讨论日渐白热化,甚至不时传出家长因抵制预制菜、强行给学生送饭,而与学校保安发生冲突的消息。
9月23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通过新华社表态,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的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简划注意到,这是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官方表态,可以说是对“预制菜能否进校园”的讨论画了一个句号,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教育部的这则表态,受到了各方的肯定。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就表示,教育部这则表态很是明智,这体现了管理部门尊重事实,顺应民意,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责任心。
“预制菜能否进校园”的讨论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了,但笔者认为,这场“轰轰烈烈”的讨论,仍有不少值得反思和阶段性总结的地方。
反思之一:在出台重大决策前,应该提前倾听民意。像这种涉及上亿在校生健康安全、牵扯千家万户的大事,事前一定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是要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绝不能只听商家和学校的承诺,而匆忙作出决策,毕竟,最关心孩子健康的,还是他们的父母。
反思之二:决策之后,更要倾听民意,以便对决策进行及时修正。像“预制菜能否进校园”的讨论,已持续较长时间,教育主管部门应倾听民声,及时纠错。这就像在篮球比赛中,裁判若发现球员犯规,哨子必须立刻响起,如果慢了半拍再响哨,势必影响裁判的权威,也损害了比赛的严肃性。
反思之三:决策者要防止被资本“绑架”。虽然“预制菜能否进校园”的讨论暂时尘埃落定了,但预制菜是否安全、是否值得进行全面推广,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决策者不能被资本“绑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