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游隙异常引发的故障
轴承游隙是影响轨道列车齿轮箱运行稳定性的关键参数。游隙过大会导致轴承松动,进而引发振动、异响和疲劳损坏;游隙过小则可能导致轴承承受过大预紧力,增加摩擦发热,加速轴承磨损甚至卡死。本课题将探讨轴承游隙异常的主要故障模式,并介绍如何通过公差控制、精密测量和合理的装配方法来优化游隙,确保齿轮箱的长期可靠运行。
轴承游隙异常的主要影响
1. 轴承游隙过大引发的故障
当轴承游隙过大时,滚动体与滚道之间的间隙增大,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轴承松动,振动增加
轴承在运转过程中发生窜动,使齿轮轴承座产生轴向冲击,进而影响齿轮啮合精度。
长时间运行后,可能会出现齿轮轴承座磨损、轴承内外圈变形等问题。
噪音增大,运行不稳定
由于滚动体与滚道的间隙过大,在高速运转时会产生异常噪音,影响列车的平稳性。
润滑油膜破坏,轴承寿命缩短
轴承游隙过大会导致润滑油膜难以形成,增加接触面的摩擦和磨损,加速轴承失效。
2. 轴承游隙过小引发的故障
如果轴承游隙过小,轴承的预紧力会增加,导致以下问题:
摩擦过大,轴承发热严重
过小的游隙会导致轴承内外圈和滚动体之间的摩擦力上升,使轴承温度升高,润滑油变质,加速疲劳剥落。
轴承过载,导致点蚀和剥落
轴承承受的过大载荷可能引起滚动体和滚道的局部点蚀,最终形成疲劳剥落,降低轴承寿命。
轴承卡死,齿轮箱损坏
在极端情况下,轴承可能因为膨胀失去游隙,导致卡死或抱死,进而损坏整个齿轮箱系统。
如何正确调整轴承游隙?
1. 选择合适的轴承游隙
轨道列车齿轮箱轴承一般采用C3(加大游隙)或 C4(更大游隙)级别,以适应高温、高速运行环境。
轴承游隙的选择应参考DIN 620、ISO 5753等国际标准,并结合具体工况优化。
2. 采用精密测量技术控制游隙
塞尺测量法:用于测量轴承安装前的游隙,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百分表测量法:在装配过程中,利用百分表测量轴向窜动,调整轴承的轴向预紧力。
温度补偿测量:由于轴承运转时会因温度升高导致膨胀,需考虑热膨胀对游隙的影响,调整初始游隙值。
3. 通过装配方法优化轴承游隙
合理选择轴承安装过盈量
轴承内圈通常采用过盈配合,以避免运转过程中内圈相对轴旋转而损坏。
过盈量过大可能造成内圈胀大,使游隙减少,需精确计算并合理控制。
预紧力调整
对于圆锥滚子轴承,可以通过调整垫片或螺母的紧固力来控制轴向游隙。
一般采用冷态调整法,在装配时设定合适的游隙,运行后游隙会因温度变化而自动调整到合适范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