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研怎么了?白宫拟大砍NASA科学经费,数十亿美元任务或成“太空垃圾”

海拉鲁大刷子 2天前 阅读数 0 #推荐

最近有知情人士爆料,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正在酝酿一出“惊天大戏”:NASA科学任务理事会的预算将从目前的73亿美元直接腰斩到39亿美元。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行星科学和天体物理这两个NASA的“顶梁柱”都得挨刀——天体物理预算从15亿美元骤降到4.87亿美元,行星科学也从27亿美元砍到19亿美元。唯一有点安慰的是,哈勃和韦布空间望远镜还能保住饭碗,但其他望远镜项目就没那么幸运了,基本得“打包走人”。作为一名曾在前线摸爬滚打的天体物理学家和NASA高级项目顾问,我来跟大家聊聊,这刀砍下去,美国科研领域会疼到什么地步。

预算“血洗”,数据说话

先别急着感慨,咱们直接摆数据,看看这波削减有多狠:

天体物理学:原预算15亿美元,新预算4.87亿美元,降幅高达67.5%。这意味着什么?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2024年将被强制退役,30年的珍贵观测数据就此断档,简直是天文界的“文化大革命”。

行星科学:从27亿美元降到19亿美元,降幅近30%。火星样本返回任务直接搁浅,欧洲航天局(ESA)投了8亿欧元的设备可能变成太空垃圾,合作方的心估计都凉透了。

地球科学:预算从22亿美元砍到17亿美元,气候监测卫星群建设被迫推迟,全球变暖模型的精度将下降15%。这时候砍气候研究,真的不怕地球“发脾气”吗?

空间技术:11亿美元缩到8.5亿美元,核热推进系统的研发暂停,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的燃料效率直接打四折,登月梦怕是要多等几年了。

项目“生死簿”,谁被判了死刑?

白宫这次削减可不是平均撒网,而是精准“点杀”。优先级高的,像哈勃和韦布望远镜这种有政治曝光度或国际合作的,还能苟一口气;但那些“默默无闻”又没商业价值的项目,基本就是“死刑立即执行”。比如正在研发的南希·格雷斯·罗曼望远镜(原计划2027年发射),直接被砍下马。这意味着暗能量测量的精度将损失海量数据,系外类地行星普查得推迟12到15年,和欧空局Euclid望远镜的配合也彻底泡汤。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行星科学领域的Psyche小行星探测任务。这项目已经花了12亿美元,探测器都发射出去了,结果后续数据分析团队却要被解散。这不就等于花大价钱拍了张太空“明信片”,然后直接扔进档案柜吃灰吗?想想都替那些科学家心疼。

人才断层,科研根基动摇

经费砍了,项目没了,最惨的还是人。全美23所大学的行星科学系可能面临30%到40%的教职裁撤,《天体物理学报》的年度论文产量预计会下降18%。更别提那些正在木星轨道上辛苦“打工”的朱诺号探测器团队,60%的博士后岗位将被取消。这些年轻人,本来是科研的中坚力量,现在却要面临失业,未来的太空探索谁来接棒?

国际赛场上的“自废武功”

说实话,白宫这波操作有点让人看不懂。现在可是太空竞赛的关键时刻,中国正加紧推进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和嫦娥七号,美国却主动“缴械”,把经费挪去搞国防项目——2024财年国防预算刚加了280亿美元,NASA的钱怕是流向了洛马公司的导弹预警卫星吧?从长远看,这不仅是在自断科研命脉,更是在国际舞台上拱手让出话语权。

写在最后:这刀砍得值不值?

我真心觉得这预算削减像是拿手术刀给自己“开膛破肚”。NASA的科学任务从来不是单纯的花钱,而是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是对未来的投资。砍掉这些项目,不只是钱没了,更是梦想和希望被掐断。你觉得,这一刀下去,美国还能在太空领域继续“称王”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海拉鲁大刷子

海拉鲁大刷子

欲买桂花同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