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王光美在大学里留影,18岁的她气质不凡,一看就家世显赫
这张照片是在1939年,北平辅仁大学校园里拍的。照片上的女大学生叫王光美,那时候她才18岁。王光美身上披着一件呢绒大衣,光看这件衣服,就能猜出她家里挺有钱。毕竟,那时候全国都在打仗呢。
得说实话,18岁的王光美,一眼望去就知道是大户人家的姑娘,那气质真心不一样,尽管那时候她的长相还没那么惊艳。拍那张照片的时候,王光美可是个顶呱呱的学霸,尤其在理工科上,中小学时她就是同学们公认的“数学三巨头”之一,再加上她出身名门望族,简直就是老天爷赏饭吃的那种女孩。
那时候有个观点挺流行,大家伙都觉得王光美最适合去搞物理研究。王光美,1921年在北京出生,家里那可是相当有地位。翻看她家的家谱,上面写着她老爸的生平事迹呢。
王治昌,人们常称他槐青。他年轻时考上了天津的北洋大学,专攻法律专业。读完书后,他跑到日本,在早稻田大学转学了商科。学成归国后,他参加了清朝末年的科举考试,并成功考中了商科的举人。后来,段祺瑞当上了国务总理,就让他去农商部当了个参事。不久,他又升了官,成了工商司司长,还代理过农商部长……
王治昌在北洋政府工作时,他当官公正不贪,因此得到了“特命全权大使”的称号。他参加过两次挺重要的国际大会:一次是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完了,讨论对德国和约的巴黎和会;还有一次是1921年,商量裁军和太平洋问题的华盛顿九国会议。
王治昌还有个挺重要的身份,他和国民党里挺有名的左派头头廖仲恺关系铁得很,他俩不光一起在日本留过学,还是结拜兄弟呢。王光美到了晚年提起这事儿时说:“我记得咱家堂屋里头,摆了好多年的一张合照,两个大人中间夹着个小孩子。那俩大人就是我爸和廖仲恺先生,中间那小孩就是廖仲恺先生的小儿子廖承志。”
王光美的妈,董洁如,那也是个厉害角色,打从天津一个有钱的大户人家出来。早些年,她在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院念书,算是咱们国家头几批女大学生了。有这样一个家庭背景,王光美一落地就成了爸妈的心头肉,从小享受的都是顶呱呱的教育。
王光美在家里是老七,上面有六个哥哥,下面有四个妹妹。可能因为不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但母亲董洁对她却特别疼爱。王光美自己说过:“我在爸妈那儿最受宠,啥好事儿都先轮到我,总把我放第一位。”
王光美打小读书时就显现出了超凡的聪明劲儿,而且她性格要强,学习起来特别下功夫,成绩在班里一直顶呱呱,老师们对她都很看重。有一回,北京所有中学一起搞了个数学大考试,王光美愣是考了个第三名的好成绩。
王光美中学的时候,她学校里的老师听到那个消息,兴奋得不得了,直夸她:“这孩子真是个天才,以后说不定能成为数学界的佼佼者,咱们的数学女王呢!”因为王光美太聪明了,学习能力强到惊人,所以她连高一都没读完,就直接蹦到高二去了。到了1939年9月份,王光美靠着出色的成绩,顺利考进了北京辅仁大学,她选的专业是光学,就在数理系里头。
王光美在大学那会儿,学习成绩还是一如既往的好,总是排在前面。到了1945年,她从辅仁大学顺利毕业,还拿到了物理学的硕士学位。按那时候的风气,像她这样的优等生,大多会选择去美国继续学习。更何况,她已经成功考取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原子物理系的全额奖学金博士项目。
不过,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前,王光美就已经和中共北平的地下党有了联系,她还认识了辅仁大学里工委的头儿崔月犁。在那阵子,王光美的人生轨迹有了大转折,她决定不去美国留学了。
1946年过大年那会儿,王光美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位客人说自己是共产党的一员,想找王光美帮个忙。他开口道:
为了能让停战协定顺利执行,我们党、国民党政府还有美国,一块商量后,在北平搞了个军事调处执行小组。国民党那边的军令部第二厅厅长郑介民、我们十八集团军的参谋长叶剑英,加上美国的驻华代办罗伯逊,都赶到了北平。我们代表团这边呢,现在急着找个政治上靠得住,英语又说得溜的翻译。经过商量,组织上觉得你能胜任这个重要任务。
那时候,王光美稍微犹豫了一下,但很快就下定了决心,不去美国留学了,她主动站出来,说这次翻译的活儿她来干。到了1947年2月份,国共两党的和谈没谈拢,王光美随后就去了延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