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把房子和钱给了大姑姐,8年后她带着包袱到我家说:养儿防老

稻香漫忆人 4周前 (03-25) 阅读数 11 #情感

1998年的秋天,我刚退伍回来,用攒下的津贴和在生产队挣的工分,在县城买了这处小院,三间正房两间厢房,青砖铺地,院里还有一棵老槐树,夏天乘凉正好。那会儿,媳妇小梅在县棉纺厂上班,我则在县电器厂当保卫科长,日子过得虽然不算富裕,但也踏实。婆婆早年丧夫,独自一人拉扯大三个孩子,其中的艰辛小梅常跟我念叨。大姐李红艳嫁给了王大山,二女儿就是我媳妇小梅,还有一个小儿子建民,在县中学教书。八年前,王大山在煤矿出了事故,伤了腰,干不了重活。婆婆心疼女儿,便把自己的老宅和所有积蓄都给了大姐一家。那老宅是四合院,虽然不大,但冬暖夏凉,院里还有一口老井,井水甘甜。当时我和小梅刚结婚,手头也不宽裕,但想着大姐家的情况,也就没说什么。

如今,八年过去了,婆婆却突然来了我家,还说明白了“养儿防老”的道理。我心里咯噔一下,预感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小梅赶紧给婆婆端来热腾腾的姜汤,我则添了煤,让屋里暖和些。婆婆的手抖得厉害,几滴姜汤溅在她手背上,她却毫无知觉。“娘,您和大姐家这是怎么了?”小梅小心翼翼地问道。

婆婆叹了口气,缓缓道来。原来,王大山的伤好了一些后,不去好好找工作,反而迷上了赌博,输光了家里的钱,甚至连婆婆给的积蓄也搭了进去。红艳管不住他,家里的日子越过越拮据。更过分的是,王大山竟然打起了卖老宅的主意,说是要去城里开小卖部。“那可是我和你爹用血汗钱盖起来的啊!”婆婆说到这里,声音哽咽,双手紧紧握着,仿佛要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我听后,心里像压了块石头,那老宅对婆婆来说,不仅仅是房子,更是她和老伴一辈子的回忆。

婆婆继续说道:“他们看我不同意卖房子,对我的态度就变了。饭菜越来越差,冬天连个暖壶都不给灌,说是怕我年纪大了夜里起来摔着。”上个月,婆婆病了,高烧不退,红艳两口子嫌麻烦,只给婆婆买了点退烧药,说是老人家上了年纪,病就得熬。要不是建民探亲时正巧碰上,把婆婆接走,后果不堪设想。“娘,您别难过,”小梅搂着婆婆,眼泪止不住地流,“您就在我们家住下吧。”我附和道:“厂里可能要分新房,到时候您就住朝南的主卧,冬天暖和。”

晚上,婆婆睡在我们新买的棉被里,那双手曾经多么的勤劳能干,如今却布满了皱纹,苍老无力。我和小梅商量,把东屋收拾出来给婆婆住,东屋朝南,阳光好,冬天也暖和。第二天,我去了建民家,他住的是学校分的单室套,确实不适合老人居住。建民一脸愧疚,“姐夫,我正想去找你呢!娘的事,我真是对不住她老人家……”他从抽屉里拿出五十块钱,让我给婆婆买些营养品。我婉拒了,让他安心工作,我和小梅能照顾好婆婆。

半个月后,红艳提着一篮子土鸡蛋来了,脸上带着尴尬。“妈,您回家吧,大山这些天可想您了。”她劝说道,“那房子是您的,钱也是您的。大山说了,以后再也不赌了。”婆婆平静地回答:“红艳啊,我把房子和钱给你们,是希望你们好好过日子,可这些年,你们是怎么对我的,你心里没数吗?”红艳羞愧地低下了头。婆婆继续说道:“房子和钱我都不要了,只是我这把老骨头,怕是受不起那份苦了。”

红艳走后,婆婆坐在院子里,冬日的阳光照在她身上,影子拖得很长。她问我:“建国啊,你说我当年是不是错了?”我想了想,说:“婆婆,您疼爱子女没有错,只是人心难测,给了钱财,不一定能换来孝心。就像那俗话说的,‘养儿防老’,有时候不管用啊。”婆婆点点头,“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可能就是你和小梅了。”我连忙安慰她,“小梅从不在意这些,我也不在意。人活一辈子,靠的是自己的双手,不是靠家里的几个钱。”

后来,我们搬进了厂里分的新房,三室一厅,特意给婆婆安排了朝南的房间,还在屋里安了火炕。建民也常来看望婆婆,只有红艳,很少露面。2000年春节,我们一家人吃团圆饭,红艳一家也来了,王大山显得格外拘谨。婆婆喝了几杯酒,看着儿女们,眼中满是欣慰。“我这辈子啊,算是没白活。看到你们都好好的,我这心里就踏实了。”她举起酒杯,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屋外鞭炮声此起彼伏,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婆婆放下酒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人这一辈子啊,经历了才懂得,不是血缘最亲,而是真心相待最暖。养儿防老,我算是明白了啥是真正的亲情!”

人生漫漫,真正的依靠,不是金钱和房子,而是来自家人的爱与关怀,是彼此真心相待的温暖。血浓于水,固然重要,但真心换真心,才能构建牢固的亲情纽带,这才是真正的“养儿防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稻香漫忆人

稻香漫忆人

闻着稻香,漫忆生活的点点滴滴,勾起你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