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局逆转,俄军宣布投降,乌不费一兵一卒,特朗普创下援乌纪录?最近俄乌冲突的关注度本已逐渐降低,一则消息却再次引发热议。乌克兰第三独立突击旅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在哈尔科夫地区,乌军仅使用无人机和自杀式地面作战平台,就让俄罗斯军队投降。这一事件标志着战场上的重大变化,也让人们对俄乌局势的未来走向产生了新的思考。7月9日,乌克兰第3独立突击旅通过“电报”软件宣布,在哈尔科夫地区,他们首次仅依靠无人机和自杀式地面作战平台,迫使俄军士兵向无人装备投降。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俄军士兵在纯粹由机器人系统发起的进攻中投降,乌军的机器人部队部署了装载炸药的地面车辆,目标直指俄军的防御设施。在摧毁数个掩体后,其中一台地面机器人系统靠近了一个部分坍塌的庇护所。俄军士兵为避免爆炸伤亡,主动宣布投降。随后多旋翼无人机将幸存士兵押送至乌军防线,全程没有乌军士兵直接参与。据悉该地区的俄军阵地此前已成功抵抗两轮由人类部队发动的进攻。面对乌军的无人系统,防线迅速崩溃。无人系统的使用使得乌军得以控制这些阵地及邻近的战略目标。有智库指出,虽然乌克兰已普遍使用无人艇和低成本的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但这次行动标志着技术化战争达到了一个新的复杂程度。机器人实施的俘获行动加强了乌克兰基于技术的非对称战争策略,这种方式能减少伤亡,还能不费一枪一弹就迫使敌军后撤。这一进展还揭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法律真空,《日内瓦公约》并未规定如何对待被自主系统俘虏的战俘,这造成了法律上的不确定性,并引发了关于机器在武装冲突中角色的新讨论。在乌军取得这一标志性胜利的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俄乌冲突的表态却愈发矛盾。7月8日,特朗普在白宫内阁会议上公开表示“对普京在俄乌冲突中的做法不满”,称冲突“夺走很多人的生命”,还承认自己此前“或许能劝说俄迅速结束冲突”的判断“现实更艰难”。当被问及“美国暂停向乌提供部分武器”时,特朗普先是反问“谁下令暂停的”,随后又强调“想为勇敢的乌克兰人提供防御性武器”,甚至提到曾在海牙北约峰会期间“暗示研究向乌提供‘爱国者’防空系统”。7月3日,特朗普与普京进行了1小时通话,白宫称通话“持续近一小时”,但乌沙科夫随后表示“谈话处在同一频率,内容务实具体”,特朗普却在媒体前抱怨“通话未取得任何进展”。这种“各说各话”的状态,恰恰反映了当前俄乌冲突中“军事对抗与外交博弈交织”的复杂态势。回到战场,俄罗斯近期也在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