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澳大利亚人离开中国之后,在社媒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仇视中国,那么亲自去看看吧 这是一个名叫罗伯特·巴威克的澳大利亚博主,在结束为期一个月的中国之行后,发自肺腑的感叹。 巴威克的中国行绝非走马观花,行程直指西方舆论的三大抹黑靶点。首站深圳,他直奔被澳媒渲染为“血汗工厂”的电子企业,却看到员工宿舍带独立卫浴,食堂20种菜品自助,流水线工人用APP实时查薪资。 工厂报表显示年流失率仅3.2%,远低于澳大利亚制造业平均5.8%的水平,负责人直言:“留得住人比什么都重要。” 重庆防空洞遗址的经历让他彻底破防。作为二战老兵的孙子,他祖父曾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与日军血战,而澳大利亚通讯部长汤博曾公开证实:“中国战场牵制了70%的日军陆军,才让澳军免遭灭顶之灾。” 站在可容纳千人的防空洞内,听讲解员说“这里庇护过10万民众”,他掏出祖父战地日记对照,发现日军兵力调动记录与中国战场牵制完全吻合,当场感慨:“西方史书把这段历史删得太干净了。” 上海进博会的所见更颠覆认知。澳媒常年宣称“中国市场封闭排外”,但他在澳大利亚馆看到,牛肉出口商员工用流利中文谈订单,智能分拣设备标注“中澳联合研发”。 现场数据显示,2024年中澳双边贸易额达2112.7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85.6%,其中澳大利亚对华铁矿石出口占中国进口总量的60%,中国仍是澳第一大贸易伙伴。巴威克晒出合影吐槽:“政客喊‘脱钩’,企业却在偷偷赚大钱。” 巴威克的发声,撕开了西方反华舆论的虚伪面纱,他透露出发前,澳大利亚主流媒体给他的“中国生存指南”全是负面提示:“别喝自来水”“夜晚别独行”,可实际体验中,他用手机支付走遍12城,西安夜市摊主主动帮他加热凉啤酒,重庆市民热情带路找防空洞。 最新案例更具说服力。2025年9月,因力拓公司澳籍员工涉嫌窃取商业机密被调查,《澳大利亚人报》《悉尼先驱晨报》等媒体集体发难,甚至称中国为“强盗共和国”。 可巴威克在深圳工厂看到,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极为严格,员工签署的保密协议条款比澳大利亚同类企业更细致。他一针见血指出:“媒体跟着政客喊口号,根本不管事实是什么。” 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占GDP比重达15%,而中国是其最大买家。当中国推动铁矿石进口多元化时,矿业集团便通过资助媒体、游说政客制造“中国威胁论”,倒逼政府施压中国维持进口规模。 巴威克在公民党内部报告中写道:“反华不是意识形态问题,是某些集团的利益算计。” 巴威克的中国行,意外唤醒了中澳关系的“历史记忆”。他在重庆防空洞看到的史料,与澳大利亚通讯部长汤博的公开论述高度一致:“1937年起中国独自抗日,日军在华部署兵力超68万,是东南亚战场的4倍,正是这种牵制,让日本无力大举进攻澳大利亚。” 祖父的战地日记更印证这点——1942年日军原定进攻澳大利亚的“南下计划”,因中途岛海战失利和中国战场牵制被迫取消。 巴威克在《731》悉尼首映式上致辞时强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真相不应被掩盖。” 这一立场与他中国行后的发声一脉相承——正视历史才能看清现实。 如今中澳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更显紧密,澳大利亚锂矿出口占中国电动车电池原料进口的55%,而中国光伏企业为澳大利亚建设了全球最大的沙漠光伏电站,创造2000多个就业岗位。 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早已超越政治博弈。2024年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对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32%,仅牛肉出口就养活了澳国内12万从业者;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支撑了国内钢铁产业70%的原料需求。巴威克在社媒反问:“那些喊着‘脱钩’的人,想过失去这些会怎样吗?” 巴威克的言论已产生连锁反应。澳大利亚旅游局数据显示,11月申请赴华旅游的澳大利亚公民环比增长40%,不少网友留言“想亲自验证巴威克说的是不是真的”。 企业层面的行动更务实。巴威克探访的澳大利亚牛肉出口企业,已计划在成都开设研发中心,针对中国消费者口味改良产品;中澳联合研发的智能分拣设备,已出口到12个国家,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 这些企业负责人的共识是:“政客的口号会变,但市场需求不会,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从未减弱。” 长期来看,这种“亲历者破局”模式可能成为西方舆论转变的关键。巴威克并非个例——2025年以来,已有5位澳大利亚议员、12位行业协会主席访华,他们回国后均公开反驳“中国威胁论”。 正如巴威克在社媒最后写道:“仇视源于陌生,当你亲自走过中国的街道,和普通人聊过天,偏见自然会消失。” 那些仍在贩卖反华舆论的政客和媒体,终会被越来越多的“亲历者”打脸。毕竟,事实永远比谎言更有力量,就像重庆防空洞的历史遗迹,沉默却坚定地诉说着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