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发布,浙江台州一女子因为做生意失败,心情压抑,偶然间发现了平台的漏洞,就是下单后立即申请退货,但商场依旧会发货,靠着这样的薅羊毛方式,女子两年时间在该商超下单476笔订单,涉及3000余件商品,共计超过25万元。谁知,事情还是败露了! 一辆白色厢式货车停在小区楼下时,邻居们都忍不住多瞟了两眼 —— 车厢门一拉开,堆得冒尖的纸箱、塑封袋里,是电饭煲、餐具、日用品,连包装袋上的快递标都没撕干净。谁也想不到,这一整车价值 25 万的东西,是车主林女士 “薅” 来的! 这事要从两年前说起。那时林女士刚赔光了做生意的本钱,每天窝在出租屋里盯着手机发呆,连买菜都要算着零钱花。某天她随手在常用的商超平台下单了一箱纸巾,付完款突然想起家里还有存货,抱着试试的心态点了 “申请退货”,系统秒通过退款。 她本以为订单会取消,结果第二天快递员敲门,纸巾照样送来了。“像捡了个便宜”,林女士后来跟办案民警说。那几天她反复试了几次:下单个电热水壶,付款后立刻点退货,退款到账的同时,水壶已经在配送路上;买几箱牛奶,退单后快递员还是会把货扛上楼。 她慢慢摸清了规律 —— 这个平台的退款流程和发货流程是 “分开走” 的:只要付款后秒点退货,系统会先把钱退给用户,而仓库那边已经同步打单发货,两边信息没接上。 从那之后,林女士的出租屋渐渐被包裹堆满了。她不再只买日用品,开始下单品牌电饭煲、成套的餐具礼盒,甚至成箱的粮油。每次操作都轻车熟路:打开 APP、选品、付款、点退货,整个流程不超过一分钟。退款到账的提示音,成了她那段时间最愿意听的声音。 日子久了,她攒的东西实在放不下,就把用不上的餐具、小家电挂在二手平台转卖,转卖的钱又成了她的生活费。有时候快递员一天要给她送两三趟货,问 “怎么买这么多”,她只说 “开店备货”,快递员也没多想 —— 毕竟平台大客户不少。 这一薅就是两年。直到平台年底盘库存,财务发现一个奇怪的账号:476 笔订单,每笔都是 “付款后立即退货”,但发货记录全在,涉及 3000 多件商品,总金额超过 25 万。平台立刻报了警,民警顺着收货地址找到林女士时,她还在拆当天刚到的快递。 现在林女士已经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那辆装满货的厢式货车,也被警方依法扣押。 这事传到网上,评论区直接 “炸” 了:有人说 “这哪是薅羊毛,是把羊薅秃了”。 也有人替平台捏把汗,“这么大的漏洞,两年才发现?”。 还有网友吐槽 “我退个货要等三天审核,她这是走了‘绿色通道’啊”。 不过更多人在说:“再难也不能碰违法的事,这 25 万,最后得用更贵的代价还。” 最后,这事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大家一起交流您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