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观点智驾范式的趋同才是分水岭,大家都转到「端到端/VLA/世界模型」方

德鲁大叔的车 2025-11-25 14:26:52

最近有个观点 智驾范式的趋同才是分水岭,大家都转到「端到端/VLA/世界模型」方案,为什么做出来的产品体验水平却各不相同。这里大致概括总结为几个方面吧:算法细节&数据处理(占比预计60%),云端推训基础设施(差距决定 30%),极强的组织闭环(决定最后 10%);大家都是端里面又分大端小端多端,不同公司端的水平势必是不太一样,你的场景数据密度是不是够多够广?你的算力又能支持多快的迭代速度?模型规模和成熟度又做到哪种水平?回流的数据是不是真的能够闭环上?产品哲学是先保守、安全、可解释?又或是先拟人、功能、舒适、效率?......不管怎么做最终拼的是企业综合实力,对于人才、投入、软件、数据的投入,投入不同端出来的效果自然也是不同。————————那Tier 1 为什么能做出不错的东西?老板只盯一件事、大家只做一件事,所有资金投入都只为智驾这一件事,面对的都是专业的ToB主机厂客户,靠关系靠运气可以拿到一两个定点,但活下去靠的是产品力和成本控制。而主机厂竞争力并不全放在智驾上,是可以依靠更多方面的抓手来卖车,真正在智驾方面受益的又能有几家,你自身的生态位又适不适合打智驾?

0 阅读:0
德鲁大叔的车

德鲁大叔的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