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普遍认为谷歌会因为自家TPU芯片成本低,而把Gemini 3.0定价降到零。但经过博弈论分析,事实恰恰相反——谷歌有更强动力维持AI的高价,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陷阱。首先,谷歌拥有廉价芯片,不用像OpenAI那样付“英伟达税”,理论上成本低一半,按常理会选择降价抢市场。但谷歌不打普通价格战,因为它还掌握着2000亿美元的搜索广告收入。搜索模式是用户点链接和广告,几乎零成本且高利润;而AI模式是直接给答案,用户看完就走,谷歌赚不到广告钱,成本反而高。这就是“自我蚕食陷阱”——AI越智能、越便宜,用户越少搜索,谷歌高利润广告收入被蚕食。这正是“创新者的窘境”:如果谷歌把AI价格降到零,无意中摧毁了自己这只“摇钱树”。所以,谷歌需要保持AI作为高价企业服务,至少在找到把广告嵌入聊天内容的方案之前。最优策略是搭建“价格保护伞”:OpenAI因需支付英伟达高额成本,定价大约20美元/百万token。谷歌会利用这个高价锚点,只比OpenAI低10%,而非90%,借此保证巨额利润同时维持信息价值感。此外,监管压力也不可忽视。若谷歌突然低价倾销,可能被视为掠夺性定价,遭到反垄断调查。保持高价能避免监管风险。未来谷歌可能采取“双轨策略”: 一是Gemini Ultra保持高价,守护搜索广告的黄金地位; 二是Gemini Flash低价覆盖低端市场,击败小规模竞争者。总结:别指望谷歌免费放出类GPT-5级别的模型,AI定价不是芯片成本,而是守护2000亿美元广告帝国的战略选择。补充思考: AI不只是搜索的替代,谷歌能通过AI工作负载创造更多变现方式。真正的竞争不在价格,而是谁能打造最黏性的AI生态。监管、市场和技术的多重博弈,将决定AI商业模式的未来。原文:x.com/IntuitMachine/status/19922017384099515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