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两前首相发声:“无核三原则”不可动摇 高市早苗修法动向引国内担忧 11月中旬,日本政坛因“无核三原则”再起波澜——两位前首相岸田文雄、野田佳彦罕见公开表态,直指现任首相高市早苗拟修改这一国策的动向“危险”,强调“无核三原则”作为日本战后和平基石不可动摇。消息经广岛当地媒体披露后,迅速登上日本舆论热搜,也将“日本是否要突破核禁忌”的争议推向新高度。 所谓“无核三原则”,即“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是日本战后最具标志性的和平政策。1967年,时任首相佐藤荣作在国会首次明确提出,1971年经众议院全会通过正式成为国策;2022年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三文件”仍白纸黑字写着“坚持无核三原则”。但近期日本媒体爆料,高市内阁计划在修订“安保三文件”时,试图对“不引进核武器”这一条“松绑”——尽管未明确提及具体操作,但这一动向已引发日本国内强烈警惕。 为何一条“不引进”的原则会触动如此多神经?背后是日本独特的核历史与现实困境。作为全球唯一遭受过核打击的国家,广岛、长崎的核爆记忆深植于国民意识中,“无核三原则”不仅是政策,更是战后日本的“赎罪牌”与“安全伞”。岸田文雄在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自己任首相时就明确延续历届政府立场,将三原则视为“不可更改的国策”;野田佳彦则在长崎直言,“对高市内阁不安的国民在增多”,未来会在各种场合“强烈主张坚持三原则”。两人的表态,既是对自身政治立场的重申,也暗含对高市可能打破战后共识的批评。 分析人士指出,高市团队的修法意图或与美国“延伸威慑”讨论有关。近年来,美国在亚太强化核保护伞,部分日本保守势力借机炒作“核共享”,试图通过与美“联合研发”“搭载核弹头巡航导弹”等方式变相突破核限制。若“不引进”原则被修改,相当于为日本未来实际拥有核武器撕开一道口子,不仅违背“无核三原则”初衷,更可能刺激地区军备竞赛,让日本从“核受害者”沦为“核风险源”。 目前,高市内阁尚未公布具体修法内容,但两位前首相的公开反对已释放明确信号:在日本,“无核三原则”不仅是政府政策,更是跨越党派的国民共识。广岛原子弹爆炸资料馆的最新民调显示,78%的日本民众支持维持三原则不变,反对“为配合美国战略冒险”。毕竟,对经历过核爆的城市而言,“无核”不是口号,而是刻在城市的伤痕里的生存底线。 这场争议的本质,是日本如何在“安全依赖美国”与“坚守和平宪法精神”间寻找平衡。两位前首相的发声,既是提醒高市政府尊重历史共识,也是向国民传递“核禁忌不可破”的警示。毕竟,一旦打开“引进核武器”的潘多拉魔盒,日本战后78年积累的和平信誉,或将就此崩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