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京肿瘤医院一名医生被曝光,原来在过去14年里,他偷偷为一些支付不起

一桐评这个去 2025-11-19 00:03:29

2019年,南京肿瘤医院一名医生被曝光,原来在过去14年里,他偷偷为一些支付不起费用的病人垫付医药费,并谎称是慈善捐款,直到2019年医院进行账目检查时,这个秘密才被揭开,这位医生名叫席玮。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南京肿瘤医院,有些患者家属发现,账上莫名其妙多了一笔钱,这笔钱数额不大,有时一千,有时几千,备注写着“捐款”,但问谁捐的,没人能说清楚,医院财务也困惑,每年都有几份这样的“神秘资助”,但找不到捐款人的具体信息,大家议论纷纷,却都接受了“好人捐助”的解释,患者们感激地接受了这笔雪中送炭的钱。   这些“意外之财”背后,其实藏着席玮医生十几年的默默善举,席玮是肿瘤科的一名医生,从小生活在医生家庭,父母都是医院里的老医生,小时候他经常跟着父母下乡义诊,看他们省下饭菜、油米,接济村里更困难的人,家里从不炫耀这些,反而觉得帮人就是应该的,小时候的他在农村住过几年,见识过不少人没钱治病的无奈,那时他心里种下了一颗愿意帮助别人的种子,后来考进医学院,参加志愿服务,帮助老人、参加义诊也成了习惯。   2005年,他成为主治医生,带病人、查房、做手术,每天都能碰到经济拮据的患者,有些人生了重病,家里已经为治病东拼西凑,病情到了晚期,家人更是无助,席玮见过太多这样的情况,每次都很揪心,有时候病人明明还有治疗的希望,但因为交不起住院费被迫放弃,作为医生,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刚开始,他想直接把钱递给患者,但大家都觉得不好意思,甚至有人拒绝,后来他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把钱直接打到患者的住院账户上,然后告诉对方这是医院的慈善项目,一来不会让患者心里有负担,二来也能解决燃眉之急,就这样,从2005年起,他每年都悄悄拿出一部分工资,存进一个专门为了捐助患者的小账户,等到有患者遇到难关,他就把钱打过去,从不留名,也不收回报。   席玮的家境其实很普通,和妻子住在城郊的老小区,家里没什么大件奢侈品,妻子也是医院里的护士,两人收入不算高,还要还房贷,每次捐款前,他都会和妻子商量,两人都觉得,钱花在救人身上,比自己多买点东西更值得,有一年春节,他遇到一位孤寡老人,没亲人陪伴,还挣扎着治病,席玮把原本打算买年货的钱捐了出去,让老人安心治病过年,自家虽然没能回老家团聚,但两口子觉得这样做值。   这些年来,他资助过的患者大多是老人,有的没有子女,有的家属负担很重,有些人因为这笔钱解了燃眉之急,得以顺利出院,有的用这钱做了最后一次治疗,度过了人生最后一段时光,席玮觉得,钱虽不多,但能帮到最需要的人,比什么都重要,他从不在同事面前提起这些事,也不希望患者感谢他,只想悄悄地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席玮的女儿从小耳濡目染,也跟着父母到医院做志愿服务,她在医院里帮患者推轮椅、陪老人聊天,家里的善良和互助,已经成了三代人的习惯,对他们来说,帮助别人就像家常便饭一样自然。   这一切一直到2019年才被揭开,那年医院进行大规模账目核查,财务部门发现多年来一些账户出现了类似的捐款记录,金额不大,捐款人信息却始终空白,经过一番倒查,线索都指向席玮医生,医院领导和同事们听说后都很惊讶,原来他已经坚持了十四年,每年都把自己的积蓄捐出来帮助患者。   消息传开后,医院专门表彰了席玮,席玮还是那么平静,觉得这只是举手之劳,公开这件事之后,医院里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少同事开始自发捐款,有的甚至在备注里模仿席玮当年的“慈善捐助”,医院很快成立了专项救助基金,第一批就收到大量来自医护的自发捐款,这个温暖的举动,像一股暖流在医院里传递开来。   席玮认为,帮助别人并不需要什么大动作,只要有心,哪怕点滴都能汇聚成河,他觉得,医生的责任不仅是治病救人,更要在患者最困难的时候拉一把,一个小小的善意,有时能让人在最绝望的时候看到希望,许多患者和家属因此受益,也让医患之间多了一份信任和理解。   现在,席玮依然每天查房、看病、做手术,只是他不再需要偷偷摸摸地捐钱了,这些年,他用自己的方式温暖了无数患者,也带动了身边更多人一起做善事,他相信,善良会像种子一样,在不同的人心里生根发芽,医院变得更温暖,医患关系更加和谐,这些点点滴滴的善意,最终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信息来源:央视网——医生“说谎”14年,被发现后却获赞无数    

0 阅读:0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