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日本长崎市要把“南京大屠杀”表述修改为“南京事件”这段时间中日混战,我看不少“理中客”开始跳出来指责说,与日本人叫骂、打嘴仗、放狠话不理性,是极端民粹主义 可这些人忘了,“大屠杀”是浸满30万同胞鲜血的法定定论,“事件”却是模糊罪责的文字游戏,这两者能混为一谈吗?所谓的“理性”,难道是对历史真相的漠视,对民族伤痛的麻木?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早已明确判定,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内,屠杀平民和俘虏达20万以上,这还没算上被焚尸、抛江的10万余人。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更是查证,集体屠杀28案、零散屠杀858案,遇难者总数超30万 ,这不是随口说说的数字,是埋尸记录、幸存者证言、战犯供词堆砌的铁证。 崇善堂收埋11万多具尸体,红卍字会收埋4万多具,普通市民自发掩埋3万多具,日军为掩盖罪行毁尸灭迹就达15万具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一段绝望的哀嚎,这能被轻描淡写为“事件”? 1937年的南京,穷人买不起五倍溢价的船票,逃不出被日军封锁的城池。他们躲在防空洞被活活烧死,跪在街头被集体射杀,妇女遭受凌辱后还要惨遭杀害,这样的人间炼狱,难道配不上“大屠杀”三个字? 日本不是第一次玩这种文字把戏了,教科书把“侵略”改成“进出”,把“慰安妇”说成“女性从业者”,现在又想抹去大屠杀的血腥印记 。这哪里是单纯的表述调整,分明是系统性的历史修正,是企图为军国主义翻案。 “理中客”们口中的“不打嘴仗”,本质上是对罪恶的纵容。如果连捍卫历史真相都算“民粹”,那铭记伤痛、坚守正义又算什么?我们愤怒的不是某个日本民众,而是那些试图篡改历史、逃避罪责的势力。 真正的理性,从来不是沉默失语,而是用史实戳穿谎言,用立场守护记忆。当年东京审判上,中国检察官团队带着万份证据,与战犯辩护律师展开245次辩论,才换来正义的判决 ,今天我们为历史发声,不过是延续这份坚守。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30万遇难同胞的冤魂,不会因为一个词语的修改就消散。那些指责我们“不理性”的人,不妨先看看那些埋尸记录,听听幸存者的证言,再谈所谓的“包容”与“理性”。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淡化罪责就是纵容暴行。我们之所以寸步不让,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防止悲剧重演。当“大屠杀”被弱化为“事件”,当侵略被粉饰为“进出”,受害国人民的情感被置于何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