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军占领祁县后,扶持了不少汉奸。386旅旅长陈赓气愤的说:“得杀几个汉奸,杀一儆百!” 查玉升笑着说:“旅长,这事交给我来办。” 自从日军进驻之后,县衙口外那块“维持会”牌子在夜风中晃动。陈赓旅长一拳砸在地图上,怒声道:“这些狗汉奸,拿着中国人的粮食,替敌人作威作福!” 祁县维持会会长刘某,是日军扶植的地方头目。白天挨家搜粮,夜里通风报信,许多抗日志士就是因他泄密被捕。陈赓拍板:“先拿他开刀!” 几天后,查玉升化装成布商,进出祁县城。白天探路,夜里蹲守,他和特务队员连着七天没合眼。有人问他:“队长,要不歇口气?”他抬头看着远处被月光照亮的城楼,低声道:“等祁县的百姓能抬头走路,再歇。” 那晚月色如水,查玉升带四个精干队员潜入城中。行动计划早已细致到每一步:破岗哨、封大门、进内宅。午夜时分,祁县的钟楼敲了三下。 那是出击的暗号。 几分钟后,刘会长的卧房门被推开,查玉升站在门口,冷声道:“查某奉命来请你。”那人惊醒,哆嗦着要喊人,却被队员一把捂住嘴。短短几秒,屋内只剩下烛光摇曳和冷风掠过的声音。 天亮时,县衙门口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四个字:“汉奸下场。” 这一夜,祁县城鸦雀无声,次日百姓却纷纷传言:八路军的查队长如鬼魅,进城不见影,出城不留踪。那种震慑,比枪声还响。 查玉升并没有停下。汉奸清除后,他又接到新任务,为386旅筹集过冬布匹。 祁县纺织厂掌握着全县最好的布料,却由日军看守。厂长吴某是个精明商人,一直脚踏两只船。得知八路军想买布,他一面拖延,一面向日本人通风报信。查玉升知道后,决定亲自登门。 一个风雪夜,查玉升带两名战士化装进城。推开吴厂长家的门时,屋内炉火正旺。吴某惊得手里茶杯落地,颤声道:“查长官,这……这深夜来访是为何?” 查玉升拱了拱手,语气平和:“要布五百匹,十天内交齐。”吴厂长支支吾吾,说仓库被日军封锁。查玉升叹了口气:“日本人占你的厂,是迟早的事。留给他们,是投敌;给我们,是救国。” 他顿了顿,缓缓说道:“我们八路军,不抢,不夺,只求共赴国难。先生若能出力,百姓记你;若袖手旁观,后人骂你。” 那一夜,屋外风声大作,吴厂长久久无语。 十天后,三百匹黄布、二百匹白布按时送到指定地点。几个月后,吴厂长又主动追加了两百匹布,并暗中捎来敌军调动情报。那一刻,他终于明白:“能为民族做事,才算真商人。” 他率队往返太谷、祁县、榆次之间,昼伏夜行,三年间行踪如影,屡建奇功。群众见了他,常称“查队长是活的夜。” 风雪过去,祁县的街头再没出现“维持会”的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