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这次动真格了,眼看着大米出口一路下滑,越南抢市场、印度降关税,泰国终于不坐等风来,直接亮出“减费大招”。 你敢信吗?2025年一季度泰国大米出口直接暴跌30%,才210万吨,去年同期还300万吨呢!曼谷港的货轮停得少了一半,仓库里堆着的茉莉香米都快溢出来,稻农们把稻谷装在麻袋里,堆在自家院子里叹气,化肥和地租涨得厉害,米价却一个劲跌,卖一吨米赚的钱还不够付运输费,这日子能不难吗?更揪心的是,泰国100%B级长粒米出口价跌到500美元/吨,创2023年4月以来的最低,对比今年1月的669美元/吨,半年跌了21%,这哪是降价,简直是割肉求生! 印度这波操作太狠了!之前禁了大半年非巴斯马蒂大米出口,今年9月底突然松口,把蒸谷米关税从20%砍到10%,还取消了非巴斯马蒂大米的出口禁令,库存3230万吨的大米疯狂往外卖,碎米率5%的白米才卖490美元/吨,比泰国同款便宜15美元,比越南便宜33美元,这不就是薄利多销抢市场吗?非洲和东南亚的订单全被它吸走,连孟加拉国缺米都先找印度,泰国米商拿着报价单,客户看一眼印度的价格就摇头,那种无力感,换谁都得急! 越南更别提了,闷声发大财的高手!菲律宾去年进口389万吨大米,78%都是从越南买的,足足304万吨,泰国连零头都赶不上。越南大米出口价跌到400美元/吨左右,比2023年底降了40%,还搞低碳水稻种植,每公顷利润多赚114到190美元,又便宜又有绿色噱头,客户能不选它吗?泰国之前还靠着茉莉香米的口碑撑着,现在人家又便宜又环保,传统优势根本顶不住,再不动手真要被挤出主流市场了! 关键是泰国还面临双重夹击,泰铢今年年初到9月涨了7%,大米出口以美元定价,换算成泰铢后收入直接缩水,米商利润薄得像纸。更要命的是美国还打算对泰国大米加征36%关税,一旦落地,作为泰国第三大出口市场的美国,可能就彻底关上大门,这无异于拦腰斩断泰国米业的财路!内外都承压,泰国再不拿出真招,别说世界第二大米出口国的位置保不住,恐怕连东南亚市场都要被越南和印度瓜分干净。 这次的“减费大招”是真接地气!11月7日正式实施的新规,农民团体和合作社直接免出口许可证费,相当于零门槛做出口生意;注册资本1000万泰铢以下的中小企业,费用从5万泰铢降到1万,省了4万,这可是真金白银的支持;就算是1000万到2000万泰铢的企业,也只收3万泰铢,比之前少交2万。泰国商务部打得一手好算盘,就是要让更多中小主体参与进来,打破之前大企业垄断出口的局面,降低整体运营成本,靠规模效应把丢失的市场抢回来! 这里藏着三个关键知识点,很多人没看透:第一,出口许可证费是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准入成本,泰国减免该费用,本质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让分散的农户和中小企业能直接对接国际订单,盘活整个产业链;第二,泰铢升值对出口的冲击远超想象,因为出口商品以美元计价,本币升值会直接压缩企业利润,这也是泰国大米价格竞争力下降的核心原因之一;第三,低碳大米正在成为新的竞争焦点,泰国正大集团已经推出“皇族金辉低碳大米”进入欧洲市场,靠绿色溢价抵消米价下跌压力,这才是长期破局的关键。 你觉得泰国这波减费能抢回失去的市场吗?或者你买进口大米时,会特意选泰国茉莉香米,还是更看重价格选越南、印度米?其实减费只是权宜之计,短期能刺激出口,但长期来看,泰国大米单产低、成本高的问题没解决,光靠降价迟早会陷入恶性循环。印度有库存优势,越南有成本和低碳技术优势,泰国如果不能尽快补齐这些短板,就算免了费用,也很难长期站稳脚跟。 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靠一时的减费,而是产业链的综合实力。泰国茉莉香米的口碑还在,但消费者现在更看重性价比和环保属性,越南已经在推进“百万公顷优质低排放水稻计划”,印度靠规模压价,泰国如果能把减费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低碳种植和技术升级上,或许才能真正实现突围。否则,今天靠减费抢回的订单,明天可能又会被更低价格、更环保的对手抢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