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人奇怪,二战的时候,日本人都没打下中国,怎么会去轰炸美军的珍珠港,难道日本没有一个明白人?答案很讽刺:日本海军大部分人都知道日本打不过美国佬。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日本侵华战争从1937年开始,到1941年底美国正式参战,整整四年多,日本军队在中国的战绩并不亮眼。南京大屠杀、上海会战、武汉会战,这些名字在历史上听起来气势汹汹,但实质上,日本军队每推进一寸,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顶住了装备和训练远不如自己的敌人,这才硬生生拖住了日本的扩张。日本海军和军部的人心里明白,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解决的对手。 然而,就是这些明白人,也没能阻止珍珠港的计划。日本帝国海军高层做出决定的时候,已经考虑过最坏的情况——也就是美军绝对不会束手就擒。 海军将领们知道,一旦和美国硬碰硬,日本不仅要赔上海军的精锐,还会把整个国家的未来押上去。但他们还是赌了一个高风险方案:先打出一记漂亮的先手,麻痹美国,让太平洋战局对自己有利。 问题是,这赌注实在太大。珍珠港袭击成功了吗?短期内当然是吓到了美国,击沉了几艘战列舰,炸毁了一些飞机。但美国海军的航母当时并不在港口,关键力量根本没受影响。而更致命的是,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美国,从此美国把全部工业、科技和人口优势全部投入战争。换句话说,日本明明打不过美国,却用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换来了一场全力反击,这种操作简直是自毁式战略。 更讽刺的是,日本海军内部的将领们大多心里清楚这一点。许多人在日记里、信件里都写过:我们知道打不过,但也不知道还有什么选择。你想想,这不就像明知道自己打不过拳击冠军,还硬要站上擂台,然后抱着“拼一拼就算输了也光荣”的心态吗?现实可没给他们光荣,只给了惨烈的失败。 这其中最大的讽刺点是,日本在中国消耗的实力和时间完全没有换来对美国战争的优势。四年多的消耗,让本就资源有限的日本疲惫不堪,可他们还是把战火引向了一个根本不可能战胜的对手。要说有明白人,他们清楚打不过,却被体制、野心和所谓“荣誉感”逼着去做蠢事。 历史的教训就在这里:明明看得清楚,却被傲慢和短视绑住手脚,最后吃的亏比任何人想象的都大。 当然,这里面也能看到一个正能量的点:中国军民用血和汗硬生生拖住了一个号称“不可战胜”的对手。这场消耗战,不只是抵御侵略,更显示了顽强和坚韧。哪怕在装备、训练和物资都远不如对方的情况下,仍然能让敌人意识到“打不过”,这种精神,是任何时代都值得记住的。

用户10xxx52
美国切断了对日本石油和钢铁供应,不抢就可能被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