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劝所有中国人,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说出了事实!扎哈罗娃表示:日本是全球唯一一个不完全承认二战结果的国家!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戳破了日本多年来在历史问题上的虚伪面具,背后藏着的是值得所有爱好和平的人警惕的危险信号。
扎哈罗娃的批评直指日本外相岩屋毅的言论,后者称苏联二战末期参战违反中立条约,这明显是对战后格局的挑衅。俄罗斯作为战胜国,对此类歪曲格外敏感,因为它直接挑战了《波茨坦公告》和《旧金山和约》的权威。这些文件明确规定日本放弃一切领土野心,接受无条件投降。可日本政界却通过外交话语反复试探底线,试图将自身侵略责任淡化为“误会”。这种做法不只伤害受害国情感,更在国际社会制造分裂。想想看,二战中日本作为轴心国一员,对亚洲多国造成的巨大破坏,至今仍有幸存者背负创伤。如果连基本事实都无法共识,和平谈何建立?扎哈罗娃强调,日本的“漂白”企图暴露了其政策中的复仇主义核心,这不是空谈,而是基于档案和现实的判断。全球其他国家早已融入战后秩序,日本的孤立立场,正悄然放大地区隐患。
靖国神社参拜是日本回避历史的最直接证据。2025年8月15日,二战投降80周年当天,日本首相石破茂以内阁名义供奉玉串料,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等政要亲临神社,鞠躬致意。这座神社供奉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甲级战犯,这些人主导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暴行。战后,美军曾秘密处理战犯遗骸以防神化,可日本右翼势力却将其牌位公开展示。每年春秋两季和8月,议员团体参拜已成为惯例,2025年4月就有72名议员集体前往。这种行为表面是“私人信仰”,实则是对侵略的间接肯定,严重伤害中韩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中国外交部多次谴责,此举挑战历史正义,破坏地区互信。靖国问题不是孤立事件,它与日本整体历史观相连,助长了军国主义残余的滋生。
日本教科书修改更是深层机制,系统性抹除侵略痕迹。从1950年代起,文部科学省审查制度就逐步干预教材内容。2025年启用新版初中历史书,超过80%的战争章节压缩责任描述。南京大屠杀被简化为“南京事件”,受害人数标注为“尚无定论”,回避了30万以上平民遇难事实。卢沟桥事变则描述为“日中军队武力冲突”,暗示日本被动卷入,割裂其作为侵华起点的事实。早期版本中“侵略东北”被擦除,1980年代“进出华北”取代原词,制造中立假象。这些改动有明确政治导向,服务右翼叙事,通过教育一代代日本人培养集体失忆。国际历史学家档案比对证实,这种篡改破坏中日关系基础。日本辩称“教育中立”,但受害国视之为蓄意歪曲,长此以往,年轻一代的和平共识将难以为继。
这些历史偏差与现实军事扩张紧密交织,暴露日本野心的全貌。2025财年,日本防卫预算达8.7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4%,占GDP约1.6%。政府推进到2027年提升至GDP 2%,跻身世界第三军事强国。重点投资导弹和远程打击能力,引进美制“战斧”导弹,突破战后1%上限。尽管60%民众民调反对,但岸田政府强推“敌基攻击”能力,触碰宪法第九条和平主义底线。这种扩张直接源于历史反思缺失,一个不愿承认侵略的国家,却急于重整军备,周边国家自然警铃大作。俄罗斯和韩国已多次抗议,认为这是军国主义复苏信号。日本声称应对“区域威胁”,但军费激增已引发亚太军备竞赛,增加冲突风险。
北方四岛争端是日本挑战二战结果的典型案例。这片由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四岛组成的群岛,二战前属日本,二战后苏联收回,作为反法西斯胜利战果,纳入萨哈林州管辖。日本称“北方领土”,要求归还,2025年外相岩屋毅重申主权,称苏联参战“不当”。俄罗斯回应以军事巡逻和开发项目强化控制,4月曾抗议日本船只靠近争议水域。联合国和国际法支持战后格局,但日本借历史争议施压,蚕食现状。这种纠葛不仅加剧俄日对峙,还波及中日关系,反映日本对旧金山和约的整体不满。如果继续翻旧账,东亚地缘将更趋紧张,影响合作进程。
扎哈罗娃的警示来得及时,它提醒我们,日本的回避态度正侵蚀战后国际秩序根基。作为二战受害国,中国人需清醒认识这些信号。历史不是遥远尘埃,而是影响现实的活生生力量。日本的这些举动,表面低调,实则步步为营,结合军费飙升和领土挑衅,形成完整链条。国际社会共识是反法西斯胜利,日本的孤行只会自食苦果。中国应加强外交协调,推动历史真相传播,同时提升自身实力,筑牢和平防线。唯有正视过去,方能守护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