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泰国正式宣布了 泰国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委员会发布报告称,自201

世界今若在 2025-11-10 11:13:40

就在刚刚! 泰国正式宣布了 泰国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委员会发布报告称,自2015年启用以来,泰国10个边境经济特区累计吸引投资548.2亿泰铢,约合121.8亿元人民币。   其实,泰国开辟这些边境经济特区的初衷挺直接的。   泰国地理位置很有优势,跟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接壤,经济特区选址也都是“卡点”式的边境地带。   2015年那会儿,泰国政府觉得应该让这些边角地方活起来,既能带动本地经济,还能顺便和邻居们多做点生意。   于是,经济特区这事儿就定下来了,一边给企业税收优惠,一边修路,建码头,搭物流园。   说白了,就是用政策和基础设施两只手抓发展。   你要说这十年特区搞得怎么样,得看几个方面。   首先,投资的确是吸进来了。   无论是泰国本地的大公司,还是来自我国、越南、新加坡等地的企业,都在这片“试验田”里投了不少钱。   刚开始,大家都比较保守,多是做些农产品加工、服装、箱包这类轻工业。   后来,随着政策跟着市场的变化,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甚至绿色能源项目也开始进驻了。   泰国官方的统计里,外资比例逐年提升,尤其是我国企业,对泰国特区的兴趣越来越大,合作项目也越来越多样。   这几年,中泰之间的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   我国企业到泰国开厂、建仓库,泰国的水果、海产品也更方便地卖到我国市场。   特别是中老铁路连通以后,泰国东北部的特区物流效率一下子提了上来,货物运输时间缩短了,运输成本也降了不少。   很多做进出口的小老板都能感受到,生意变得更顺畅了。   泰国政府也很看重跟我国的合作,政策上经常“加码”,希望能吸引到更多的我国企业和资本。   从本地人的角度看,经济特区带来的变化也挺直观。   以前边境小城镇发展慢,年轻人都往曼谷、清迈这些大城市跑。   现在有了特区,企业用工需求大,很多人留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   虽然挑战不少,比如有些地方基础设施还没完全跟上,劳动力成本也有点上涨,但整体来说,老百姓的获得感是实实在在的。   当然,边境特区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   泰国毕竟是个新兴经济体,政策刚推出来的时候,执行上难免有点磕磕碰碰。   有的地方审批流程慢,企业跑手续要等很久,有的地方交通不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再加上有些区域本身经济基础薄弱,改善起来比预想的要费劲。   泰国政府也不是没意识到这些问题,这几年不断开会、出新政,想办法“补短板”。   比如针对物流瓶颈,专门投钱修公路、升级口岸;针对产业链不完整的问题,优先吸引配套企业进驻。   这样一来,经济特区的“朋友圈”也在慢慢扩大。   在国际上,泰国的边境经济特区也得到了不少关注。   东盟国家互相借鉴经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也多次点赞泰国的做法。   毕竟整个东南亚都在图谋区域经济一体化,谁先把特区搞出点名堂,谁就有了话语权。   泰国这几年在这方面确实走在了前面,既有政策创新,也有实际效果。   对我国来说,这种开放和合作的态度也提供了更多机会,让企业能在安全、可预期的环境下发展业务。   不过,现实也没那么光鲜。   泰国边境特区有些地方依然存在劳动力缺口,技术人才短板、配套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还是要靠时间和政策继续磨合。   泰国政府最近几年也在推动一站式服务,简化企业落地流程,努力让投资者少跑路、少费心。   至于未来会不会有更大动作,现在官方还没有新计划,大家都在等下一步的政策信号。   回头看这十年,泰国边境经济特区确实带来了新气象。   不仅让本地经济活了起来,也让泰国和周边国家的联系更紧密。   对我国企业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无论是想“走出去”的制造业大厂,还是瞄准新兴市场的小微企业,都能在泰国特区找到自己的舞台。   泰国政府的务实和开放也给了大家信心。   可以说,边境经济特区让泰国的边缘地区成了新的经济热点,而中泰合作则让“朋友圈”不断扩大。   现在的泰国,经济转型的路还在继续。   虽然有波折,有挑战,但只要政策方向不变,基础设施一步步完善,边境经济特区的故事还会有新的篇章。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泰国依然是东南亚的重要伙伴。   把握好这个窗口期,无论是投资、贸易还是技术合作,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口。   边境经济特区的经验,某种程度上也为东南亚区域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经济的活力,合作的机会,都藏在这一组组真实的数据和不断变化的边境线上。 参考:泰国边境经济特区累计吸引投资逾548亿泰铢——中国新闻网

0 阅读:32
世界今若在

世界今若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