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名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曾毫不客气地说,永远不要低估美国能有多残忍无情,它绝

未央秘史 2025-11-08 14:22:05

美国知名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曾毫不客气地说,永远不要低估美国能有多残忍无情,它绝不容忍实力相当的对手存在,残暴的美国不会停止遏制中国策略。不过他坦言,中国人清楚地意识到,弱小意味着什么?百年屈辱教会中国人,必须自己强大起来。 约翰・米尔斯海默的判断戳中了国际竞争的本质,一个美国学者都能看清的现实,偏偏咱们国内有些所谓的顶级学者装糊涂,抛出“落后不一定挨打”“找打才会挨打”的怪论,还拿不丹当例子,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些学者怕是把历史书当小说看了,眼睛里只看到不丹没发生热战,却看不见人家脖子上实实在在的枷锁。 早在1910年,不丹就被迫和英国签了《普那卡条约》,外交得听英国“指导”,后来1949年又换成了印度,签的《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直接把外交和军火采购的主导权都交了出去,哪怕2007年修订了条约,也明确规定不丹的行为不能损害印度的战略利益,所谓的“自主”不过是自欺欺人。 从经济上看,不丹一半的财政收入靠向印度出口水电,2023年的贸易数据更直白,进口额里80%以上来自印度,出口额里近八成流向印度,连金融领域都曾被印度国家银行深度参与,这样的经济依附关系,说白了就是被掐住了命脉。 现在不丹只和54个国家建交,连联合国五常都没凑齐,不是它不想建,是印度不允许,这种连外交主权都不完整的状态,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挨打”?那些学者拿着这样的例子论证“弱小不一定挨打”,要么是真无知,要么是故意混淆概念,把“挨打”狭隘地理解成战火纷飞,却忘了主权被剥夺、发展被操控,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更长久的伤害。 再看看美国的所作所为,更能印证米尔斯海默的判断,也更反衬出那些学者的歪理有多荒谬。 美国从来不会对潜在对手心慈手软,哪怕是盟友也照打不误。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发展,产品横扫美国市场,美国一看威胁到自己,就拉着几个国家签了广场协议,硬生生逼着日元升值。 结果呢,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陷入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停滞,曾经疯狂收购美国地标建筑的底气彻底消失,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国在互联网和高科技领域弯道超车。 这还只是经济层面,对待竞争对手,美国连司法手段都能当成武器。 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曾是全球电力和轨道交通领域的巨头,就因为在国际市场上和美国通用电气抢生意,美国司法部直接用《反海外腐败法》为由,在2013年逮捕了阿尔斯通的高管皮耶鲁齐,一关就是25个月,还开出7.72亿美元的巨额罚款。 更龌龊的是,美国一边用牢狱之灾施压,一边撮合通用电气收购阿尔斯通的核心业务,最终硬生生肢解了这家法国的“工业明珠”,让美国轻松掌控了法国大部分核电站的维护权。 从2010年到现在,光是法国企业就给美国交了140亿美元的罚金,这种用法律包装的经济掠夺,比直接的军事打击更隐蔽也更残忍。 中国的百年屈辱史更是用血和泪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那些学者选择性忽略这段历史,才敢抛出如此轻飘飘的歪论。 从鸦片战争时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到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再到抗日战争时期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每一次苦难都源于国家的弱小和落后。 当时的中国,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军事力量不堪一击,只能任由列强瓜分领土、掠夺资源,老百姓在自己的土地上连基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 这种屈辱不是因为“找打”,仅仅是因为“弱小”,因为没有足够的实力保护自己。 而现在中国慢慢强大起来,GDP稳居世界第二,科技、军事、外交全面发展,美国就立刻把遏制中国当成了核心战略,从贸易战到科技封锁,从芯片禁令到拉拢盟友围堵,无所不用其极,这恰恰说明美国最怕的就是一个强大的中国,也从侧面印证了“强大才能自保”的道理。 那些学者之所以会说出违背常识的话,要么是沉浸在书斋里脱离了现实,把国际社会想象成了讲道理的课堂,要么是故意迎合某种思潮,无视历史和现实的残酷。 他们看不到不丹在印度的控制下失去的主权,看不到美国为了维护霸权对各国的打压,更忘了中国百年屈辱中无数先辈的抗争。 国际社会的丛林法则从未改变,实力永远是说话的底气,所谓的“公平正义”从来都是强者的奢侈品。 一个国家如果弱小,就算不想“找打”,也会被强者随意拿捏,要么像不丹那样丧失主权,要么像阿尔斯通那样被肢解,要么像近代中国那样承受无尽的苦难。 米尔斯海默作为美国学者,之所以能看清这一点,是因为他深谙美国的霸权逻辑,而咱们的一些学者,拿着国家的俸禄,顶着知名学者的头衔,却连最基本的历史教训都抛在脑后,把“落后就要挨打”这种用血换来的真理当成歪理去批判,实在是让人费解。

0 阅读:0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