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真的让人看不懂了,明明自己能干的事,偏偏要交给台积电来干,还是在自己地盘上帮

慕蕊看趣事 2025-11-08 12:01:40

这下真的让人看不懂了,明明自己能干的事,偏偏要交给台积电来干,还是在自己地盘上帮他赚钱,亏空也补了,市场也抢了,真是自己掏钱砸自己。 如果不是项立刚再次发声,很多人恐怕还没意识到这是一场悄无声息的“技术殖民”。台积电南京厂,年年盈利,稳坐钓鱼台。 “这下真的让人看不懂了!”最近项立刚的一番话,让台积电南京厂再次成为热议焦点。不少人纳闷,明明国内芯片产业已经有了不少突破,偏偏要在自家地盘上给台积电“开绿灯”,不仅补了亏空还让它抢了市场,这操作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如果不是这次讨论,很多人可能还没注意到,这家2018年投产的工厂,早已在南京江宁开发区稳坐钓鱼台,年年盈利的成绩单背后,藏着不少值得琢磨的细节。 台积电南京厂最初规划的是12英寸晶圆生产线,主打28nm和16nm工艺,当时喊出的口号是“技术转移+本地配套”。可实际情况却有些微妙,2020年工厂宣布扩产时,新增的依旧是成熟制程产能,而更先进的7nm及以下技术始终牢牢握在台湾本部手中。 有行业数据显示,南京厂投产至今,本地供应链配套率不足40%,关键设备和原材料仍高度依赖进口,所谓的“技术转移”更像是停留在表面的口号。 反观它的盈利状况,2023年营收突破30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高达25%,在国内芯片工厂普遍面临产能爬坡压力时,它却能轻松实现连续六年盈利。 更让人关注的是政策支持力度。为了吸引台积电落户,南京方面不仅提供了低价工业用地,还给予了高达数十亿元的财政补贴,甚至在水电配套、人才政策上一路绿灯。 有媒体梳理发现,仅2021-2023年,南京厂就获得各类政府补助超15亿元,这些资金本可以用来扶持本土芯片企业。而在市场层面,南京厂凭借台积电的品牌优势,轻松拿下了国内不少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订单,挤压了中芯国际、华虹等本土企业的市场空间。 有业内人士透露,某国内汽车芯片厂商原本谈好的订单,因为客户更倾向于台积电的“品牌保障”,最终无奈拱手让人。 项立刚提到的“技术殖民”并非危言耸听。当前全球芯片产业竞争激烈,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才是关键。台积电南京厂虽然带来了产能,但并未真正帮助国内突破技术瓶颈,反而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 国内不少企业因为能方便拿到台积电的代工服务,在自主研发上的投入动力有所减弱。而台积电则通过南京厂,既巩固了在大陆市场的份额,又避免了核心技术外流,这种“两头受益”的模式,让不少人质疑这是否是一场披着合作外衣的技术牵制。 如今随着国内芯片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这种合作模式的合理性。毕竟真正的产业升级,不能依赖外来企业的“输血”,而是要靠本土企业的“造血”能力。如何在开放合作与自主创新之间找到平衡,避免陷入“自己掏钱砸自己”的困境,成为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官方信源: 台积电南京厂产能扩张背后:本土配套率不足四成_科技日报 项立刚:警惕芯片产业的“技术殖民”陷阱_中国经济网 台积电南京厂2023年营收突破300亿元_半导体行业观察 南京江宁开发区芯片产业政策解读_江宁区政府官网

0 阅读:1
慕蕊看趣事

慕蕊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