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不该再防着中国,3年战争间他们明白了很多 普京最近第20次踏上中国土地,从2000年到现在,平均每两年就来一次。这不是普通外交访问的频率,是战略节奏的体现。 中俄关系这事儿,说起来真有点意思,从老早的领土纠葛,到现在绑得死死的,中间转折可不少。 俄罗斯那边,以前总觉得中国是潜在对手,尤其边境那块儿,历史遗留问题没少让他们犯嘀咕。 可这三年乌克兰那边的动静,让他们慢慢醒过味来,原来中国不是威胁,而是靠谱的伙伴。普京最近几年讲话里,越来越透露出这种调调,不再像过去那样防着中国了。 从2000年到2025年,平均每两年就访华一次,这样的频率在大国元首交往中实属罕见。但这次访问的规格更显特殊,普京带来的代表团堪称“豪华配置”,囊括三位副总理、十多位部长和大批企业高层,几乎是把俄罗斯的核心经济与外交团队搬到了中国。 四天的行程里,他既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又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还与中方密集开展高层会谈,签下能源、航天、人工智能等20余份合作文件,这份诚意背后,是三年战争教会俄罗斯的现实道理。 冲突爆发后,西方的全面制裁让俄罗斯尝到了孤立的滋味,能源出口受阻、金融通道受限、贸易市场萎缩,而中国的支持成了最坚实的后盾。 曾经被俄罗斯谨慎管控的海参崴港口,2023年正式向中国货物开放转运,短短一年多时间货运量就实现数倍增长,不仅激活了中国东北的外贸通道,更给俄罗斯远东地区带来了急需的经济活力。 能源领域的合作更是突飞猛进,俄罗斯不仅邀请中国投资库页岛能源项目,还推进西伯利亚二号天然气管道建设,计划2030年前实现年输气500亿立方米,加上西伯利亚一号的供气量提升,中国已成俄罗斯能源出口的稳定核心市场。 金融层面的转变更能说明问题。三年前,中俄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还不算突出,如今这一比例已逼近95%,俄罗斯银行体系内的人民币存款大幅增长,普京更是多次公开支持本币结算,用实际行动摆脱对美元的依赖。 贸易额也跟着水涨船高,从2022年的约1900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的2450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的同时,也让俄罗斯看清了与中国合作的巨大潜力。 曾经在区域合作上较为谨慎的俄罗斯,也逐渐放开了姿态。过去一直反对的中吉乌铁路,2022年莫斯科撤回异议后,2024年三国正式签署建设协议,2025年已进入实质施工阶段,这条铁路将让中亚资源更顺畅地接入东方贸易体系。 在中亚地区,俄罗斯也从最初的谨慎观望,转变为支持中国与中亚国家深化经贸合作,如今中国已成为中亚最大贸易伙伴,规模超过俄罗斯两倍有余,这种良性互动让俄罗斯明白,合作而非制衡,才能实现共赢。 农业领域的合作同样打破了过往的限制,俄罗斯2023年与中国签署协议,承诺未来十二年供应7000万吨谷物、油籽和豆类,还专门建设了年处理能力百万吨级的粮食终端,既稳定了自身农业出口,也为中国粮食安全增添了保障。 在国际舞台上,俄罗斯也愈发坚定地与中国站在同一立场,多次在台湾问题上重申一个中国原则,在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为中国发声,共同反对单边制裁和霸权行径。 普京曾说“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如今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年战争让俄罗斯彻底放下了对华防备的执念,明白两国的合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着眼长远的战略共赢。第20次访华只是一个新起点,随着双方在更多领域的深度融合,中俄关系必将在世界大变局中走出更宽广的道路。 官方信源: 外交部: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