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您这条道快成私人泳池了。” 北京朝阳,一位小伙憋了半天才挤出这句。

海景花园 2025-11-08 09:30:08

“阿姨,您这条道快成私人泳池了。” 北京朝阳,一位小伙憋了半天才挤出这句。 对面蝶泳的阿姨胳膊一甩,水花直接糊人一脸,整条泳道瞬间只剩她一个“乘风破浪”。 这不是段子。 新京报刚跑完数据:65%的泳池纠纷就因为“一个人占整条道”。 去年8月,北京晚报登过同款冲突;今年5月,上海一家健身房被泳客集体投诉上热搜。 怪谁?还真不全是素质。 泳池边大多贴着“靠右行”,可没人巡,没人喊,声音就沉进水里。 社会学叫“沉默螺旋”——谁都不好意思先开口,结果霸道越游越勇,老实人越躲越靠边。 转机也有。 北京6月出新规:必须划快慢道,配“秩序监督员”,违规就请上岸。 上海更狠,装上摄像头,AI一认出越线就广播点名,试点俩月投诉量掉四成。 说到底,水里的秩序跟马路一样: 标线得醒目,交警得巡逻,按喇叭也得有人先按。 下次再被溅一脸,别闷头换道,抬头说一句“咱们轮流顺游”,七成冲突一句话就能解决。 泳池不是澡堂子,水线就是斑马线。 想安心游完那1000米,先得让“私人泳池”这四个字在水里彻底沉底。

0 阅读:37
海景花园

海景花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