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开始算账,从欧盟收割6500亿美元、日本收割5500亿美元、韩国收割3500亿美元、英国2000亿美元、中东3国3.2万亿美元,可是却从我们这吃了闭门羹,这才是他面对中国总是破防的基本原因。特朗普举着关税大棒,向全世界发出威胁,根本目的就是要钱。 特朗普的薅羊毛套路,说穿了就一个字:狠,精准掐住各国的软肋,往死里榨取利益。 这位地产大亨出身的政客,把商场上“弱肉强食”的逻辑原封不动搬到了国际舞台。在他眼里,盟友不是伙伴,而是待宰的肥羊;国际关系不是合作共赢,而是一场零和博弈。欧盟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他就拿北约军费分摊说事,逼着德国、法国等国大幅增加防务开支,硬生生从欧洲工业国口袋里抠出数千亿;日本在安保上离不开美国庇护,他就以“保护费”为名漫天要价,让日本心甘情愿掏出5500亿买个“安心”;韩国紧邻半岛局势敏感地带,美军驻军成了他拿捏首尔的筹码,3500亿的收割额几乎是半强制式的摊派。 中东那3.2万亿美元的“进账”,更是把“狠”字体现得淋漓尽致。石油美元体系下,中东产油国的能源出口高度依赖美元结算,而美国的军事存在又是这些国家的安全屏障。特朗普一边挥舞制裁大棒威胁不听话的产油国,一边用军售合同捆绑利益,逼着中东国家要么加大美元储备,要么高价采购美国武器,数千亿的财富就这么被硬生生转移到美国本土。英国作为美国的“特殊盟友”,脱欧后在经济和外交上处处依赖华盛顿,2000亿的收割更像是一种“投名状”,不得不交。 这些国家之所以甘愿被薅羊毛,核心症结在于自身的“软肋”被特朗普死死攥住——要么安保依赖美国,要么经济与美元深度绑定,要么产业结构存在致命短板。特朗普摸准了这种“不得不从”的心理,用最简单粗暴的关税威胁、军事威慑、贸易限制,就能逼得各国乖乖就范。他算准了这些国家不敢轻易撕破脸,算准了他们的妥协成本远低于对抗代价,这才敢在全球范围内肆无忌惮地“收割”。 但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既不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又构建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更有庞大的内需市场作为底气。特朗普上台后,曾多次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试图用加征关税的方式逼迫中国让步,结果呢?我们不仅没有妥协,反而加快了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的步伐,同时拓展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空间。美国的关税壁垒没能打垮中国经济,反而让美国本土企业和消费者付出了高昂代价,那些被加征的关税最终大多转嫁到了美国民众身上。 特朗普的“狠”套路在中国失灵,本质上是因为他误判了中国的实力和底线。他以为中国会像其他国家一样忍气吞声,却忘了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那个任人宰割的国家。我们有底气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有能力应对各种贸易摩擦,更有决心守护国家的核心利益。这种“吃闭门羹”的挫败感,让习惯了顺风顺水收割的特朗普难以接受,也难怪他面对中国时总是容易“破防”——毕竟在他的收割清单里,中国这块“硬骨头”,是他始终啃不动的存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