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比拼就是工业实力,我国是第一工业国,实际上就是第一军事国!美国1架远程攻击无

天天纪闻 2025-11-05 18:01:33

打仗比拼就是工业实力,我国是第一工业国,实际上就是第一军事国!美国1架远程攻击无人机要8万美元,俄罗斯1架天竺葵-3远程攻击无人机要12万美元!我国1架飞龙-3000D远程攻击无人机只需要1万美元!   别小看这无人机的价格,它可不是随便定的,全靠完整的工业链条撑着。工信部的数据摆在那,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都快到30%了,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里,大多数产量都是我国第一。   造无人机需要的芯片、电机、复合材料、飞控系统,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总装,咱们国内都能一条龙搞定,不用看别人脸色进口,成本自然能压下来。   美国和俄罗斯就不一样,要么某些核心零件得靠进口加价,要么生产线规模小分摊不了成本,价格高得离谱也就在情理之中。更关键的是,便宜还不影响性能,我国无人机的航程、载荷、打击精度一点不比美俄的差,这就是工业实力给的底气。   这种工业优势可不是只体现在无人机上,战机生产更是看得人眼花缭乱。外媒最近都在说,我国的歼-35隐身战斗机已经服役60架了,预计到2027年前后,五代机年产量能突破200架,这速度在全球航空史上都算“爆炸级”的。   要知道,成飞、沈飞的生产线都经过了全数字化改造,从复合材料自动铺丝到发动机模块化总装,早就具备了高节拍连续生产能力,实在不行还能开双班制赶工。   反观美国,F-35的生产线时不时就出问题,年产量撑死了也就一百多架,还总被零部件短缺卡脖子。   更厉害的是,我国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两种五代机,还能造出舰载隐身型号的国家,歼-35的雷达反射面积只有0.01平米,比F-35C还隐蔽,起降可靠性也更胜一筹,这都是航空工业体系硬实力的体现。   现代战争拼的不光是单件装备,更是持续消耗的能力,这一点俄乌冲突早就给全世界上了一课。俄军每天要消耗2万发炮弹,乌军一个月也得用掉几十万发,打了三年多,俄罗斯得翻苏联时期的老库存,乌克兰全靠北约输血,可连北约的军火库都快见底了。   但这事放我国身上根本不是问题,咱们光“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就预计有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现在西部沙漠里的大型武器储备库都在加紧建设,目标是囤够300万人用的弹药,数千万发炮弹、数万枚导弹说备就备,这背后全靠军工企业的产能撑着。   而且我国的储备库都是模块化设计,铁路直接通到库房边,前线要多少,物资就能快速运多少,这种后勤补给能力,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根本玩不转。   有人可能觉得“第一军事国”说得太满,但看看工业转化成军事力量的效率就明白了。我国军机年产量早就稳定在200架左右,歼-20、歼-16这些主力机型想造多少有多少,还能腾出产能给新机型。   军舰“下饺子”更是常态,从航母到驱逐舰,再到护卫舰,每艘船需要的钢材、雷达、武器系统,国内厂家都能按时按质交付。   更关键的是军民融合的能力,平时造民用船舶的船厂,战时能快速转产军舰;生产汽车的工厂,能立刻切换到装甲车生产线,这种灵活的工业动员能力,西方国家根本比不了。   那些觉得我国军事力量“靠数量堆出来”的说法,纯粹是没看懂工业实力的本质。我国的装备不光数量多、价格低,技术水平也在赶超。   歼-35搭载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光电分布孔径系统,都是全球顶尖水平;无人机能实现集群作战,靠的是背后强大的电子工业和通信技术。这就像造手机,能把芯片、屏幕、系统全搞定的厂家,造出来的产品自然又好又便宜,军事装备也是一个道理。   所以说,工业实力就是军事力量的根,我国30%的全球制造业占比、完整的工业门类、强大的产能储备,这些硬指标摆着,军事力量想弱都难。   美国和俄罗斯的装备价格高还产能不足,本质上就是工业链条有短板。咱们能把无人机做到1万美元还性能过硬,能年产200架五代机,能囤够300万人的弹药,这些都不是凭空来的,全是第一工业国的家底堆出来的。   真到了动真格的时候,这种能持续造、造得好、成本低的工业能力,才是最管用的战斗力,说我国是第一军事国,那是工业实力给的底气。  

0 阅读:5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