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新规作出明确界定:一是含中国来源稀土成分≥0.1%的光刻机类货物,无论产地与中转路径,均需向中方申请出口许可,并详细报备用途、用量及终端客户信息;二是针对14纳米逻辑芯片、14纳米或256层以上存储芯片的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及相关材料,出口实行逐案审批制度。 荷兰这两年在半导体设备上对中国的限制一直没停过。 2023 年 9 月就先拿光刻设备开刀,把 ASML 的浸没式 DUV 系统划进管控名单,直接断了中国中高端芯片的关键设备来源。 到 2025 年 1 月,荷兰外贸大臣又在政府公报里宣布加码管制,把半导体生产里的测量检测设备也加了进来,理由是 “存在安全风险”,所有出口都得逐案审批。 甚至为了讨好美国,将我国安世半导体股权冻结。 12 月 1 日中国新规一落地,荷兰才发现自己多么无知。 那个看着不起眼的 0.1% 红线,其实把 ASML 的生产线全框了进去。 不管光刻机是荷兰本土造的,还是先运到第三国换包装,只要含一点中国稀土就得申请许可,用途、用量、给谁用都得说清楚。 这招直接堵死了之前想蒙混过关的路子,更狠的14纳米或256层以上存储芯片的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及相关材料,出口实行逐案审批制度,想批量放行根本不可能。 很多人不知道,ASML 的光刻机离了中国稀土就是一堆没用的零件。 每台 DUV 设备的激光组件都得用钕、镝这些中重稀土才能稳住功率,没有它们机器根本转不起来。 全球 90% 以上的中重稀土都产自中国,而且提纯技术别人根本比不了。 现在 ASML 的稀土库存只够撑 8 周,要是许可批不下来,每个月就得少造 15 到 20 台设备,一年损失超过 32 亿欧元。 更尴尬的是欧洲智库还在添乱,喊着要搞惩罚性 DUV 禁令反击中国,可他们没算过账:2025 年第三季度 ASML 光中国订单就拿了 24 亿欧元,占全球订单的 42%。 真要是全面禁售,ASML 近一半生意就没了,2024 年他们就预警过,光是现有管制就让 2025 年损失至少 30 亿欧元。 受连累的还有大众、宝马这些车企,依赖安世半导体的芯片库存只够撑十几天,已经在警告要停生产线。荷兰经济大臣急着找中国谈,可当初卡中国脖子的时候根本没想过今天。 这事儿根本不是简单的 “互相卡脖子”,本质是荷兰算错了产业链的账。 他们以为握着光刻机技术就掌握了主动权,忘了再先进的技术也得靠基础资源撑着。 中国手里的不只是稀土,还有全球九成的加工产能,徐光宪院士留下的萃取技术能把成本压到别人的三分之一,这不是其他国家三五年能追上的。 更关键的是中国市场的分量,全球最大的汽车和电子消费品市场都在这,28nm 芯片这种刚需产品离不开中国订单,ASML 丢不起这个市场。 其他国家该看懂荷兰的例子了。 日本去年跟着美国限制光刻设备出口,结果 2024 年市场份额直接蒸发 30 亿美元,订单全被别人抢走了。 以前英国搞技术封锁,技师偷渡到美国造出同款机器;拿破仑封锁英国,反倒让英国殖民地贸易更兴旺。历史早证明,压制别人从来都是赔本买卖。 中国从来没主动挑事,只是别人先动了我们的利益,我们才亮出底线。这几年我们半导体设备自给率已经提到 35%,28nm 设备国产化也有了眉目,越被压制越能沉下心搞研发。 荷兰后来悄悄把部分中端 DUV 设备移出管制清单,其实就是认了现实:技术封锁堵不住市场需求,更卡不住中国的研发脚步。 真正的大国博弈拼的不是谁更狠,而是谁的产业链更扎实。 中国手里的稀土不是武器,是维护公平的砝码。 那些想着靠封锁压制别人的国家该明白,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相互连着,堵别人的路,最终只会断自己的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