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马上就要进口美豆了,值得关注的是,一向以“质优价高”著称的美国大豆,报价居然比阿根廷的还要低。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连续三年旱得土地裂开口子,手都能伸进去,豆子收成本来就少得可怜。 政府 9 月急着取消出口税拉中国下单,可架不住汇率跌得太狠,买家都怕当冤大头,价格自然降不下来。 美国大豆敢这么降价,说白了是被市场逼的。 2018 年他们单方面加关税,中国反手也加了税,美豆价格一下没了优势,中国采购商全转去买巴西大豆。 2025 年 1-8 月数据显示,中国从巴西买的大豆占了 72.3%,美国只占 23%,跟巅峰时的 40% 没法比。 更让美国着急的是,9 月中国一单美豆都没买,天津港、泉州港的粮船全来自南美,美豆库存堆到了四年新高。 他们的物流倒是给力,密西西比河的货轮 7 天就能把新豆从农场运到港口,成本比阿根廷低三成,产量虽比去年少点但单产稳,索性豁出去降价抢单,甚至不惜低于成本价卖,就怕彻底丢了中国这个大市场。 中国采购商早不是当年。 2018 年关税战那会儿,已签的订单成本一下多了 20 亿,那种被卡脖子的滋味记了好多年。 现在早养成了多找卖家的习惯,巴西大豆运输时间从 45 天缩到 32 天,成本降了 15%;阿根廷 30% 的大豆能用人民币结算,不用担美元汇率的风险。 这次 11 月趁美豆低价补货,也是算好了账的,9 月先从南美备足货,月底一出手就把山东豆粕价格压到 2920 元 / 吨,既省了钱又没冒风险。 美国这波低价根本不是什么 “福利”,而是怕被市场彻底抛弃的无奈之举。 中国每年要进口 1 亿多吨大豆,占全球贸易量的 60%,这么大的市场谁丢了都心疼。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5 年 1-7 月美豆对华出口比去年跌了近 80%,丢的订单相当于他们年产量的三分之一,豆农急得跳脚。 他们心里清楚,阿根廷只是暂时掉链子,要是不趁现在降价抢单,等阿根廷缓过来,再想抢回市场就难了。 中国敢这么从容选货,全靠这些年的布局。 家里存着 8 亿吨粮食当压舱石,市场再怎么波动也掀不起大浪。 养殖端还能用菜籽粕替代豆粕,一下能省一半用量,不再盯着大豆一棵树上吊死。 进口也不盯着一家,巴西当主力,美国、阿根廷补空缺,甚至还开拓了俄罗斯、加拿大的货源,早把 “鸡蛋分开放” 的道理落到了实处。 有人说中国是捡便宜,其实这是吃过亏后的清醒。 2012 年美国农业部先喊减产抬价,等中国高价买完又说增产,害得国内压榨企业一吨亏 500 元,这种亏吃一次就够了。 现在美国大豆再便宜,大家也记得关税说加就加的风险,这哪里是买豆子,分明是在为粮食安全打分,靠谱比便宜重要一万倍。 说到底,这波大豆价格倒挂,是中国市场话语权提升的证明。 以前我们想进口都没渠道,现在能让美豆放下身段降价竞争,靠的是多元布局和风险意识。 豆子的价格里藏着底气,14 亿人的饭碗要端得稳,从来不是靠捡便宜,而是靠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低价豆背后是大棋局,真正的粮食安全,从来不是谁报价低就跟谁走,而是自己手里有选择的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