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无法确切了解人工智能对能源领域的真实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热潮在全球各地的能源网络中引发冲击波,全球各国领导人正竭尽全力加快增加额外的电力生产能力。但问题在于,没人知道人工智能在未来一年或五年内会消耗多少能源。实际上,我们甚至都不清楚它此刻的能源消耗量是多少。结果就是,在面对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人们疯狂地努力维持能源安全,而这可能会对全球能源网络和气候目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国际能源署报告称:“在过去几年里,人工智能从一项学术研究发展成为了一个拥有数千亿美元市值和大量风险投资的产业。”为支撑这种增长所需的能源规模之大,意味着“能源行业因此成为了当今最重要技术变革的核心所在。” 人工智能不仅需要更多的数据中心,还需要每个数据中心拥有更多的电力供应,因为能够支持大型语言模型的计算机芯片运行所需的能量要多得多。人工智能行业对能源需求的预测规模巨大。国际能源署预计,从现在到 2030 年,其能源需求将翻一番,这给那些数据中心建设集中的地区带来了严峻的能源安全和电网稳定挑战。 在美国,联邦政府已将加快数据中心建设列为国家优先事项。但这些决策所依据的预测数据却大多基于推测,而实际的可靠数据却相对较少。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远远超出了对这一行业进行监管和追踪的措施范围。因此,该行业呈现出极高的不透明性,因为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要求企业披露其能源使用情况、对环境的影响,甚至也不要求说明他们建设了多少个数据中心。 皮尤研究中心在一份关于美国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情况的报告中写道:“数据中心无需进行联邦注册,因此其数量的估计值会因数据来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报告接着指出:“一些数据中心的所有者出于安全考虑或竞争优势的考虑,还会将数据中心的位置保密。” 皮尤研究中心还指出,美国许多州正在积极吸引数据中心开发商,提供财政激励措施,并加快审批流程,希望这些高投资规模的项目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创造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州层面的政策举措,数据中心正在形成地域集中的集群布局,因此在数量众多的情况下,它们会对所在地区的电网造成巨大压力。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报告称,在弗吉尼亚州、南卡罗来纳州和佐治亚州,电力公司“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占预计用电量增长的 65%至 85%以上”。因此,这些州以及北卡罗来纳州的主要电力公司预计在未来 15 年内总共将新增 32600 兆瓦的电力负荷。 然而,尽管美国一些州正在积极促成此类发展,但地方层面的政客和选民却在抵制本地区过快的发展。在大量数据中心纷纷涌现的地区,当地选民认为自己在这场交易中吃了大亏,因为这些数据中心通过不断上涨的电费无意中助长了大型科技公司的计划。 马里兰州律师大卫·拉普向《商业内幕》网站表示:“我们正目睹一场大规模的财富转移,即从居民用户手中转移到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大型公用事业公司及其母公司身上。这些企业通过建设更多能源基础设施而获利。”“公用事业监管未能保护居民用户,导致了能源价格可承受性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