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拥有了北斗系统,为什么国内还在用美国的GPS?说实话,你可能不信,要是现在真全部换成北斗,我们的手机估计都不能用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咱们国家花了那么大力气搞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怎么打开手机用导航的时候,还是在用美国的GPS呢? 这事儿其实没那么简单,要是现在真把GPS一刀切掉,全换成北斗,后果可能比想象中严重得多,搞不好你我手里的手机都得歇菜。 先说个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其实你现在用手机导航,大概率已经在用北斗了,只是你感觉不到而已。 高德地图每天调用北斗卫星定位的次数已经超过9000亿次,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北斗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而是实实在在在为我们服务。 只不过手机定位这个事儿,从来都不是靠单一系统完成的。 你的手机芯片会自动抓取周围所有能用的卫星信号,北斗的、GPS的、欧洲伽利略的、俄罗斯格洛纳斯的,哪个信号好用哪个,有时候甚至是好几个系统一起计算,最后给你一个最准确的位置。 这就像你家WiFi信号不好的时候会自动切换到移动数据一样自然,根本不需要你操心。 问题就出在这儿,GPS这套系统1994年就完成全球组网了,2000年就对民用开放,比北斗整整早了20年,这20年时间里,全世界的手机厂商、芯片公司、导航软件开发商,都是围着GPS的标准在转。 你现在能买到的手机芯片,不管是高通的、联发科的,还是三星的,出厂的时候就是按照支持GPS来设计的,后来北斗起来了,厂商们才慢慢把北斗的兼容性加进去,变成现在的多系统兼容芯片。 这就带来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国内现在有多少老手机?华为的活跃设备就有2.8亿台,其中用了3年以上的老机型超过1.5亿台。 苹果在国内的用户更多,有2.7亿,而苹果一直到iPhone12才开始支持北斗,之前的机型压根儿就不兼容,你要是现在宣布停用GPS,这几亿台手机的定位功能直接就废了。 还有更麻烦的,GPS用了这么多年,整个产业链都围着它建起来了,出租车的计价器、公交车的调度系统、物流公司的车辆追踪,这些设备全都是基于GPS开发的。 你要换成纯北斗,不是说换个芯片那么简单,很多软件的底层代码都得重写,硬件设备也得升级改造,光是全国2000多万辆共享单车的定位模块,换一遍就得花几十亿,这还只是一个细分领域,要是把所有相关设备都算上,这笔账根本算不过来。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不是北斗技术不行?恰恰相反,北斗在某些方面比GPS还要强,比如北斗有个独门绝活叫短报文通信,就算在没有手机信号的深山老林里,你也能通过北斗发送位置信息求救。 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通讯全断了,就是靠北斗发回了第一条求救信息,渔船出海用北斗,既能定位又能发消息,比GPS实用多了,精度上北斗也不输,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服务已经在部分城市铺开,比GPS的米级精度强太多。 关键在于,GPS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就像Windows操作系统一样,不是说技术上有多领先,而是用的人太多了,大家都习惯了,整个产业都围着它转。 你要打破这个生态,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时间、成本和所有参与者的配合,这就是为什么国家从来没提过要“取代”GPS,而是一直在推“兼容发展”,工信部的政策也说得很明白,是要推动北斗在各领域的应用,健全产业生态,不是要搞一刀切。 更何况,中国和美国在民用领域有北斗与GPS的兼容协议,这份协议不是随便签的,背后是国际合作的信任基础,你单方面撕毁协议,不光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对整个全球产业链的协作也是破坏。 手机这东西是全球化产品,同一型号既要在国内卖,也要出口海外,你不可能搞两套完全不同的硬件方案,供应链会乱成一锅粥。 其实最聪明的做法就是现在这样,多系统共存,在城市高楼密集的地方,GPS信号被遮挡,北斗能补位;在偏远山区,GPS信号弱,北斗又能顶上,两个系统互为备份,定位精度和稳定性反而更好。 北斗的意义从来不是为了打倒谁,而是让我们多了一个选择,以前全世界都用GPS,美国说关就能关,局部地区的信号精度说调就调,其他国家一点办法都没有。 现在有了北斗,我们就有了底气,不用担心关键时刻被人卡脖子,这才是北斗真正的战略价值。 所以说,不是我们离不开GPS,而是在这个阶段,最务实的选择就是让北斗和GPS共存,各取所长。 等时机成熟了,北斗自然会成为主导,到那时候你可能根本不会关心用的是哪个系统,因为定位功能已经好用到让你完全察觉不到背后的技术细节,这才是技术应该有的样子,润物细无声,而不是轰轰烈烈搞运动。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