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特朗普:没有人比我更懂得造航母!竟下令美国航母改回去。 10月28日,访日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一同前往美海军横须贺基地,登上了美国海军“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 据《新闻周刊》等美媒报道,特朗普对现场美军官兵发表演讲时宣布,他将签署行政令,要求美国以后建造的航母必须使用蒸汽弹射器和液压升降机。 这番话,像一颗重磅炸弹,不仅让在场的海军将领们目瞪口呆,更让整个美国的国防工业圈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与不安。 特朗普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惊人的决定?这背后,是他一贯的“实用主义”和对复杂技术的天然不信任。在他看来,新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的。 他多次在私下场合抱怨,最新的“福特”级航母上那套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EMALS)和先进武器升降机(AWE),问题百出,可靠性远不如老式的蒸汽弹射和液压升降。他可能听了一些一线飞行员的抱怨,或者看了某些智库的报告,便认定这是一场耗资巨大的技术骗局。 对他而言,航母就是要能“嗖”地一下把飞机扔上天,至于过程是用电还是用蒸汽,只要简单、粗暴、有效就行。这种“老派”思维,让他做出了一个在技术专家看来无异于开历史倒车的决定。 这个决定的荒唐之处,在于它完全无视了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电磁弹射,是人类航母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性飞跃。它不像蒸汽弹射那样,需要把大量的蒸汽导入一个巨大的气缸,通过活塞拉动飞机,整个过程粗暴且对飞机结构有损耗。 电磁弹射通过线性电机,可以平滑地、精确地控制加速度,不仅能弹射更重的舰载机,还能弹射过去无法起飞的轻型无人机。这意味着未来的航母甲板上,将是有人机和无人机协同作战的景象。特朗普这一纸行政令,等于亲手关上了美国海军通往未来海战的大门。 更致命的是,这个命令在工业层面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美国上一次大规模生产蒸汽弹射器,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当年为“尼米兹”级航母提供蒸汽弹射器的核心制造商,其军工部门早已破产,相关的生产线、技术图纸、熟练工人,都早已随风而逝。 现在突然要重启这套系统,无异于让一个习惯了用智能手机的现代社会,重新去生产诺基亚的功能机。去哪里找那些懂得铸造和加工巨型蒸汽气缸的工厂?去哪里培训那些懂得调试复杂蒸汽管路的工程师? 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这是一个断裂了几十年的工业生态链,想重新接上,其难度和成本,可能比研发一套全新的电磁弹射系统还要高。 五角大楼的官员们听到这个消息,恐怕是欲哭无泪。他们为了“福特”级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已经投入了数百亿美元和几十年的时间。现在,总统一句话,就要将这一切推倒重来。这意味着“福特”级将成为一艘孤零零的“试验舰”,而后续的航母,又得回到老路上去。 整个海军的装备发展计划、人员培训体系、后勤保障模式,全部都要推倒重来。这种混乱和折腾,对一支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是毁灭性的打击。 而在大洋的另一边,中国的战略分析师们可能正在开香槟庆祝。当美国的航母发展路线因为总统的一时兴起而陷入混乱和倒退时,中国的福建舰已经顺利完成了海试,其上装备的正是国产的电磁弹射系统。 这意味着,在最关键的航母技术上,中国不仅追了上来,甚至在路线的稳定性和前瞻性上,已经超越了美国。特朗普的这个决定,等于是在中美海军竞赛的赛道上,主动踩了一脚急刹车,甚至开始挂倒挡。这种战略上的“神助攻”,恐怕是任何对手都梦寐以求的。 这一幕,深刻地反映出了美国当前面临的困境。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它拥有多少先进的武器,更在于它能否制定并坚持一个长期的、理性的发展战略。 当政治人物的个人好恶和民粹主义的口号,能够凌驾于科学规律和专业判断之上时,再强大的帝国,也会开始从内部瓦解。 特朗普的这道命令,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它暴露出的,是美国整个国家机器在决策机制上的深层裂痕。 面对这样一个为了“回到过去”而不惜牺牲未来的决定,你认为这仅仅是特朗普的个人风格问题,还是美国社会深层矛盾的一种必然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