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李显龙在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直言:“印度经济终会赶上甚至超越中国

车一路向前开 2025-10-29 22:37:00

10月28日,李显龙在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直言:“印度经济终会赶上甚至超越中国,毕竟印度经济还年轻,中国经济已开始萎缩。” 这话一出,网友直接吵翻,有人觉得是实话,有人却拿出数据反驳,今天就来掰扯掰扯这事儿! 先说说李显龙提到的“印度优势”,年轻人口确实是硬牌。印度现在平均年龄才28岁,劳动力人口足足有9亿多,而且出生率还在高位,反观中国平均年龄38岁,劳动力总量在慢慢减少。按西方经济学的说法,这种“人口红利”本该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加上印度劳动力成本只有中国的1/5,不少外资企业都把工厂搬过去,这两年GDP增速也稳定在6%以上,看着确实有潜力。 但要说“超越中国”,光有年轻人口可不够,现实差距简直是“鸿沟级”的。先看经济总量,2024年中国GDP是18.3万亿美元,印度才3.9万亿美元,中国足足是印度的4倍多,有经济学家测算,印度要达到中国2025年的规模,至少得等到2050年,差着25年的距离。更关键的是产业实力,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小到螺丝钉大到芯片制造都能覆盖,而印度制造业占比才20%出头,连手机、家电的核心部件都得从中国进口,这种“工业空心化”怎么跟中国拼? 再看李显龙说的“中国经济萎缩”,这明显是误读了。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量2771亿美元,虽然增速不如以前,但增量规模比印度全年增量还高,而且是在18万亿的大盘子上实现的增长,含金量压根不一样。中国现在是“换赛道”,从靠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高端装备这些高科技产业正在爆发,2024年新能源车出口量是印度的50倍,这种产业升级带来的增长,可比单纯的人口红利扎实多了。 印度的“年轻人口”其实藏着隐忧。表面看劳动力多,但印度文盲率高达40%,48%的人口连厕所都没有,2亿人用不上电,这么多没受过教育的劳动力,根本没法支撑高端制造业发展。反观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全覆盖,文盲率才2.4%,能培养出上亿的技术工人,这才是产业升级的底气。而且印度社会矛盾复杂,土地私有导致征地困难,连修条高速公路都要扯皮好几年,这种“发展阻力”可比中国大多了。 其实李显龙自己以前也说过,中国能领先印度,关键是改革早、国家执行力强,能集中力量搞基建、建市场,而印度社会太复杂,光协调各方利益就耗掉大量精力。现在中国虽然增速放缓,但研发投入每年都在涨,2022年基础工业研发资金是印度的10倍,自然指数贡献全球第一,这些技术积累都是未来的“增长引擎”。

0 阅读:2
车一路向前开

车一路向前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