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目的达到了! 就在今天,印度突然宣布: 10月28日,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该国企业将停止通过贸易商购买俄罗斯石油公司与卢克石油的原油。 这场妥协来得比预想更快。印度信实工业的停产声明墨迹未干,国有炼油商已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室烟雾缭绕,董事们面对堆积如山的俄油合同,只能苦笑着摇头。美元结算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没人敢拿整个企业的命运做赌注。 美国财政部的制裁大棒精准砸向七寸。印度储备银行内部流传的警示文件显示,任何涉及被制裁俄企的交易都将面临全额冻结。这不是选择题,而是生死状。 回想三个月前,新德里官员还在国际场合信誓旦旦"捍卫能源自主"。如今这份坚持在现实面前碎成齑粉。俄罗斯给出的折扣再诱人,也比不过美元体系的门票珍贵。 炼油厂经理们开始重新拨动算盘。转购中东原油意味着每桶成本激增8美元,这个窟窿总要有人填补。德里的货车司机们还不知道,下周的柴油价格表正在重新印制,每升涨幅足以让一个四口之家少买两顿早餐。 更讽刺的是,沙特阿美恰在此时宣布对亚洲客户的官方售价上调。时机巧合得像是精心编排的剧本。印度能源署的官员私下叹气:"我们像是砧板上的鱼,前后都是刀。" 白宫对此保持意味深长的沉默。倒是美国务院某位不愿具名的官员透露,美印贸易协定谈判将在下月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两者间的关联,明眼人都看得清楚。 那些还在指望灰色渠道的商人很快会发现,瑞士信贷已经终止了三笔涉及俄油的印度企业融资。国际清算系统的水龙头正在逐个拧紧,这不是换条小路就能绕过去的坎。 黄昏时分,孟买港的俄油油轮开始调整航向。它们曾经承载着印度能源自主的梦想,如今却成了地缘政治最真实的注脚。码头工人望着渐行渐远的船影,默默计算着下个月还能不能凑齐孩子的补习费。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