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亲子阅读 特级教师 正高级 钱守旺 亲子阅读是建立亲密亲子关系、促进孩子认知与情感发展的重要方式,结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可以这样做: 1. 选对书籍,贴合孩子的发展阶段 - 幼儿(0-3岁):选色彩鲜艳、画面简单、材质耐啃咬的绘本(如布书、洞洞书),内容聚焦日常事物(如动物、家人、食物),符合他们对世界的初步感知需求。比如通过《小熊宝宝绘本》认识“吃饭”“洗澡”等生活场景,帮孩子建立安全感。 - 儿童(4-6岁):选情节简单、有重复句式的故事(如《好饿的毛毛虫》),或充满想象力的童话(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满足他们对语言节奏的敏感和对情感表达的好奇。 - 学龄儿童(7岁+):根据兴趣选科普、成长故事或桥梁书(如《神奇校车》《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鼓励他们参与选书,尊重自主选择权,增强阅读主动性。 2. 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让孩子感受“阅读是享受” - 固定时间,形成仪式感:比如睡前15-30分钟,关掉电视、放下手机,和孩子依偎在一起,让阅读成为“专属亲子时光”的信号,传递“你很重要”的心理支持。 - 用声音和动作“活化”故事:读的时候模仿角色语气(如小动物的叫声、老人的沙哑声),配合简单手势(如讲到“大老虎”时张开双手),调动孩子的听觉和视觉感官,让故事更生动。避免像“念课文”一样生硬,否则容易让孩子觉得枯燥。 3. 互动交流,激发孩子的思考与表达 - 幼儿阶段:多提问“这是什么呀?”“小兔子在做什么?”,引导他们观察画面、说出简单词汇;读完后可以玩“模仿游戏”(比如模仿绘本里的动作),强化记忆和参与感。 - 儿童及以上:问开放性问题,比如“如果你是故事里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小老鼠要偷奶酪呢?”,鼓励孩子表达想法,哪怕答案天马行空也不否定,保护他们的想象力。 - 允许“重复阅读”:孩子可能会反复要求读同一本书,这是他们通过熟悉内容获得掌控感的方式,耐心配合,读完后可以和他们聊“你最喜欢这个故事的哪部分呀?”,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 4. 父母做好“阅读榜样”,传递阅读的价值 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如果父母自己经常看书,而不是只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孩子会潜移默化地认为“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读完后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比如“妈妈今天看的书里,有个特别有趣的情节……”),让阅读成为家庭共同的话题。 亲子阅读的核心不是“教孩子认字”,而是通过共同体验,让孩子感受到陪伴的温暖,同时培养对文字和故事的兴趣。过程中多关注孩子的反应,灵活调整节奏,让阅读成为你们都享受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