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为啥不大规模招募女兵?精准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即便90%男人死光了,即便留

千浅挽星星 2025-10-28 19:28:24

[微风]为啥不大规模招募女兵?精准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即便90%男人死光了,即便留下10%老弱病残男人,战后女人负责生就行,最多只需两代人,人口数量就补回来了。   一个国家在战争后能不能快速复苏,核心在于保护好育龄女性,这背后的道理很直接:就算男性人口大幅减少,剩下的少数男性理论上也能让大量女性怀孕,让人口快速补充回来。   但如果育龄女性大量减少,对国家的人口结构会造成根本性破坏,想要恢复可能需要两代人的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苏联和纳粹德国,都印证了这一点。   苏联在二战中损失了大约2660万人口,德国损失了约700万人口,两国牺牲的人中,男性都占了绝大多数。   但之后,苏联的人口在1953年到1964年之间,从1.88亿增长到了2.267亿;西德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也在60年代把人口恢复到了接近战前的水平。   这背后是两国采取了相似的策略,苏联主要让女性在后方的工厂等非战斗岗位工作,而纳粹德国的做法更极端,直接限制女性参与战斗。   两者的做法虽然不一样,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护“生育的根本”,为战争结束后的国家复苏保留了关键的人口基础。   不过,虽然都遵循“保障人口安全”的原则,但纳粹德国和苏联在具体执行上,采取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   纳粹政权把人口增长和种族纯洁当成必须遵守的准则,他们宣传“三K”原则,还出台了限制女性就业的政策,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让女性只专注于生育。   这种僵化的政策造成了很不合理的结果:哪怕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战败后,德国兵力严重不足,甚至1944年已经开始动员老人和少年参加“总体战”   希特勒仍然不让本国女性参军,宁愿使用占领区的强制劳工,这种做法直接导致德国劳动力短缺,削弱了它继续作战的能力。   而苏联则表现得更注重实际效果,在保证绝大多数女性留在后方从事生产工作的同时,也允许一部分女性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到前线担任狙击手、飞行员等关键战斗角色。   这和纳粹德国的策略形成了明显对比,这样做既保住了人口恢复的根基,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前线兵力紧张的压力。   到了现代,这种关于战争中女性角色的思考正在被重新审视,大多数西方国家军队中,女兵的比例维持在10%左右。   美国大约15%,中国大约8%,而且这些女兵大多被部署在技术、后勤、医疗等非一线的高危岗位,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也出现了更多适合女性的技术岗位。   挪威军队的新兵中,女性比例高达36%,这体现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女性优势的新趋势。   但生理差异带来的限制依然存在,以色列曾经尝试让女性加入战斗机动部队,后来因为健康风险、体能标准等问题,暂停了这个项目。   乌克兰当前的情况则是一个惨痛的例子,因为战争消耗太大,乌克兰已经开始征召女性参军,其国防部甚至采购了5万套女性军服,为大规模动员女性做准备。   这种被迫的做法背后,是联合国的悲观预测——到2100年,乌克兰的人口可能会锐减到1500万。   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国家的“未来”,现代国家的明智之处就在于如何在赢得当前的冲突和保障国家长远未来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把女性当成宝贵的人口资源,而不是单纯的消耗品,正是这个平衡点的核心,战后德国女性在国家重建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也证明,女性的价值远不止于某种工具性的用途。   信源;新华社 缘何?一些大国军队员额都在裁减,女军人的数量却普遍增加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