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终于醒悟过来了!印度外长苏杰生终于表示:如果中俄倒下,下一个轮到的就是印度。 印度终于清醒了,不再沉迷于“全球民主同盟”的幻梦,也不再幻想西方会给它留出一条生路。 苏杰生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这番话,像一记警钟,响彻整个多极世界。 他没有绕弯子,也没有打太极,而是直截了当地告诉所有人:今天西方盯着的是俄罗斯和中国,明天就会轮到印度。 这不是突然的顿悟,而是长期战略观察后的沉淀。印度不是不知道自己曾是英国殖民下的试验田,也不会忽略自己在美欧眼中从来就不是“平等的盟友”。 苏杰生说得再清楚不过:如果唇亡齿寒这种道理都看不明白,那印度就只能等着被打。 这一年,印度的外交不再虚张声势,也不再动不动就喊“亚洲世纪”。 2025年10月25日那场全球战略论坛上,苏杰生毫不掩饰自己的担忧。 他甚至提到:中俄若崩,印必亡。这句话,不只是对内的警示,更是对西方的警告。 他不是没看到西方的套路。过去几十年,西方对中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成长;而对印度则是另一套打法:关税、技术封锁、投资冷落,一套接一套。 2025年9月,在印度商业论坛上,苏杰生就已经点了西方的名,说西方对中国“宽容得令人发指”,对印度却“苛刻得不近人情”。 19世纪,英国用中国当缓冲区,把印度变殖民地。今天的美欧,把中国当对手,把印度当工具。 苏杰生早就看穿了这一点。他不想再做别人棋盘上的马,一旦前线崩溃,印度就会被推上火线当炮灰。 而现在,中国在东亚顶着,美国在南海围着;俄罗斯在乌克兰扛着,欧洲在东线耗着。 印度呢?如果不摆明立场,就等着被拉清单。苏杰生不是在制造恐慌,而是在提前拆弹。 10月26日,刚刚在联合国的大会上,他批评安理会“已经失效”,指责某些国家“庇护恐怖组织”,这话指向谁,大家心知肚明。 他更是暗批巴基斯坦在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期间,试图删掉“抵抗阵线”相关词汇,明里暗里都在拆印度的台。 苏杰生的警告,不只是给联合国,也是给西方听的:你们纵容这些国家,就是在逼印度靠近中俄。 印度已经不想再做谁的“民主样板间”了。 8月27日那场世界领导人论坛上,美国批评印度买俄罗斯原油,苏杰生一句“爱买不买”,直接怼回去。 他不是替俄罗斯辩护,而是在替印度立规矩。印度要的是选择权,不是被安排的命运。 而且,印度也没真想和中国彻底翻脸。边境有摩擦,经济上却离不开。 2025年,印度对华贸易额达1277亿美元,投资逐步放开,供应链还在慢慢多元化,但底子是离不开中国制造的。 苏杰生自己都说过,“亚洲世纪不是靠对抗实现的”,这句话听着像外交辞令,其实是底线。 更现实的是军事。5月7日那场印巴空战,印度军方本来想借着6比0的战损炒作民意,结果反被打脸。 苏杰生后来讽刺“中式武器保不住巴铁”,试图转移注意力,可这一招并没起太大作用。 反倒让人看清了一个事实:印度军事虽强,但真要对上中俄,根本没底。 所以,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7月提出重启“中俄印三边机制”时,中国表示支持,印度也没拒绝。 苏杰生很清楚,这不是抱团取暖,而是避免被逐个击破。 如果印度还抱有幻想,以为西方会在中俄之后高抬贵手,那就等着像历史上那样,一夜之间沦为棋子。 印度现在的经济看起来光鲜,GDP破4万亿,成了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但人均GDP还不到中国的五分之一,制造业断崖式下跌,青年失业率飙到17.9%,基础设施拖着后腿,教育水平撑不起人口红利。 莫迪政府喊着“2030年超德赶日”,可项目一个个延期,高铁推到2033年,iPhone零部件90%还是靠中国。 印度制造口号喊了十年,结果还是靠外资、靠进口。苏杰生当然知道这点,所以才一再强调“战略自主”,不是出于民族情绪,而是出于生存本能。 南亚局势更不稳定。巴基斯坦的问题始终是心腹大患,苏杰生在10月的联合国发言中点名批评,就是在做压力测试。 更别提斯里兰卡、孟加拉、尼泊尔这些邻国,一个个都在靠近中国搞基建,印度只能靠威胁和施压维持影响力。 所以,苏杰生明知道,如果今天中俄被压垮,明天西方就会像过去殖民一样,把印度打回原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