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顾岛内正义,台当局重判一批爱国人士,81岁老将被囚,郑丽文表态:将收拾民进党! 10月23日,台湾高等法院宣判了一个让无数人心头一震的案件。高安国,中将退役,年届81岁,被重判7年6个月徒刑。 罪名是所谓“违反安全法”,而所谓证据,只是一段他三年前拍摄的《致台湾将士》的宣传片。 他说话时穿着迷彩,背景是“反独促统”的标语。 他没有喊口号,没有组织行动,只是呼吁台军人“完成统一的神圣使命”。就这样,他被当成“国家安全威胁”。 此案中一共六人同被定罪,最年轻的不过五十出头,年纪最大的高安国已是耄耋之年。 高的伴侣刘逸蓁被判6年10个月,义子侯绍康6年,退役将领张胜豪和邱荣鸿分别为5年8个月和2年6个月,陈敬淮也被判3年8个月。 他们没有叛逃、没有泄密、没有暴力,只是表达了对统一的信念。 这在任何一个尊重言论自由的社会里,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思想表达。 但在民进党执政下的台湾,统一不只是“政治不正确”,更是“不可说”的禁忌。 更不可接受的,是整个抓捕和审判过程的黑暗程度。 2024年底,台防务部门与“调查局”秘密逮捕高安国等人,12月18日他们被移送“高检署”羁押。 整个过程极尽封锁,家属被禁止会面,高安国的女儿甚至被“劝告”不得对外发声。 整个案件像极了二战时期的“秘密警察”操作,不是民主的台湾,而是“绿色东厂”。 2025年1月6日,岛内一批统派团体如“蓝天行动联盟”、新党和劳动党走上街头,在台立法机构前发起营救行动,他们高喊:“释放高将军!打破绿色恐怖!” 但台当局充耳不闻,媒体更是极力淡化,仿佛这是一个“不应存在”的声音。 这不是个案,也不是偶然。从“馆长”陈之汉因一句“等待统一”被调查。 到台军少校萧翔云、中校谢孟书因表达促统立场分别被判13年和9年,民进党的“统一言论封锁令”早已大行其道。 清德上台后更是全面推进“去中国化”:教材删除中国史,将大陆定义为“境外敌对势力”,制定17项限制两岸交流的新策,几乎要将台湾从中华文化母体中“硬切”出去。 但历史的缝隙终究藏不住真相。就在判决当天,国民党新任主席郑丽文接受专访时直言: “民进党是搞烂台湾的秃鹰集团,靠制造敌意维持权力。”她曾是民进党人,熟知其中套路。 她用“全方位作战”来形容自己未来的反击策略:从民生到经济,从青年困境到能源危机,每一个议题都将成为她拆解民进党神话的利器。 更关键的是她的两岸立场。郑丽文毫不避讳地表示,将赴大陆交流,重申“九二共识”和反“台独”立场。她说:“怕,就不要出来混。” 。她要用行动告诉岛内民众:统一不是洪水猛兽,是和平发展的唯一道路。 而大陆方面的态度也愈发明确。2025年新年,国台办重申“坚定促融与反独”的政策基调,放宽大陆赴台旅游,加强与台青交流,推进融合发展。 同时,军方继续演训,强化威慑。《反分裂国家法》已实施20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的国际地位日益稳固,“一中原则”没有模糊空间。 西太平洋的军事格局也在变化。大陆军力已突破“第一岛链”封锁,美国“以台制华”的操作空间被压缩。 台当局越“独”,大陆越强硬。这是实力的对撞,更是战略的博弈。 但真正让民进党恐惧的,不是大陆的军舰或飞弹,而是岛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思考:我们到底要走向哪里? 一项最新民调显示,62%的台湾民众反对“为台独而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赴大陆求学、就业、创业。 他们厌倦了“抗中保台”的口号,也看穿了所谓“本土叙事”的虚伪。 民进党越压制统一声音,岛内越多的人开始觉醒。这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回流。 高安国为什么要拍那段视频?因为他知道,时间不等人。他说:“再不行动,就看不到统一那天。” 如今,他被关进冰冷的牢房,或许也知道,自己未必能等到那一天。但他的沉默,不是屈服,而是另一种呐喊。 就像那部名为《沉默的荣耀》的影视剧:真正的荣耀,是在沉默中坚持信仰,在黑暗中守护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