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位烈士牺牲前的留影,他们牺牲那天是1950年6月10日。他们在特别军事法庭被审判完、写完简短遗嘱,就立即被送到了台北郊区马场町行刑。 你见过这张留影吗?照片里的四位烈士,没有丝毫临刑前的慌乱,眼神里满是坚定。可你知道吗?他们写下的“简短遗嘱”里,没有一句抱怨,没有一丝畏惧,字里行间全是对国家统一的期盼和对信仰的坚守。这背后,藏着他们为了民族大义,甘愿舍弃一切的热血故事。 先说说吴石将军。当时他已是国民党军中的中将,手握台湾地区的重要军事机密,生活优渥,前途“光明”。可他从心底里厌恶分裂,看着国家因为内战分成两岸,夜里常常辗转难眠。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深知国土完整对一个民族有多重要。后来,他秘密与我方取得联系,把台湾的兵力部署、防御工事等关键情报一次次冒险传递回大陆——这些情报,是当时了解台湾情况最珍贵的资料,却也让他彻底暴露在国民党特务的视线里。被捕后,审判席上的他没有为自己辩解一句,只是在遗嘱里写下“吾志不渝,吾行不移”,短短八个字,道尽了他对统一事业的执着。 朱枫是四位烈士里唯一的女性,大家都叫她“朱大姐”。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在国家大义面前,她主动接受组织安排,从香港辗转到台湾,协助吴石传递情报。她知道此行凶险,出发前给家人留了一封家书,只说“此行是为了更重要的事,若未归,勿念”。被捕后,敌人对她威逼利诱,甚至用家人的安全威胁她,可她始终咬紧牙关,没泄露半个字。她的遗嘱很简短,只给家人写了一句“望吾辈后人,永记国家一统”,没有提及自己的遭遇,满脑子想的还是两岸团圆。 陈宝仓将军和吴石是多年好友,也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他同样是国民党军中的中将,负责台湾地区的部分防务工作。得知吴石的秘密任务后,他主动提出帮忙,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为吴石打掩护,有时候甚至亲自开车接送情报。有人劝他“别蹚这浑水,小心掉脑袋”,他却笑着说“脑袋掉了不过碗大的疤,可国家分裂了,比掉脑袋更疼”。审判时,他和吴石并肩站着,面对法官的质问,只冷冷回了一句“我做的事,是为了全中国的百姓”。他的遗嘱里,还特意嘱咐战友“若有来生,仍为统一而战”。 聂曦是四人中最年轻的,当时才二十多岁,是吴石的副官。他跟着吴石多年,深受其影响,早早便立下了“为国统一出力”的志向。平时他负责情报的整理和传递,每次出门都格外小心,把情报藏在钢笔里、书本中,生怕出一点差错。被捕后,敌人见他年轻,以为能从他嘴里套出线索,可无论怎么审讯,他都只说“我只知道国家必须统一,其他的无可奉告”。他的遗嘱最短,只有一句话:“愿以吾血,换山河一统”,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定格在了为信仰奋斗的路上。 他们四人被捕,其实是因为叛徒的出卖。当时负责联络的人员叛变,把他们的秘密行动全盘告诉了国民党特务,这才让他们一夜之间落入敌手。可即便知道是叛徒作祟,他们也没有丝毫动摇——在特别军事法庭上,他们拒绝认罪,反而公开呼吁“两岸本是一家,分裂不得人心”,气得审判官当场拍案。 1950年6月10日的马场町,没有鲜花,没有哀乐,只有冰冷的枪声。他们四人被押到行刑地时,还互相整理了一下衣服,昂首挺胸地站成一排。行刑前,吴石将军高声喊道“中国必统一”,其他三位烈士也跟着一起喊,声音响彻马场町。那声呐喊,是他们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声音,也是对分裂势力最有力的控诉。 这些年,随着两岸交流越来越多,四位烈士的事迹被更多人知晓。大陆为他们修建了纪念碑,台湾的爱国人士也自发组织纪念活动,大家都在为他们正名——他们不是“叛徒”,而是为了国家统一牺牲的英雄。他们当年的期盼,如今正在一步步实现:两岸同胞往来越来越密切,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统一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四位烈士用生命告诉我们,国家统一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数人用热血和生命守护的信念。他们的遗嘱里没有个人恩怨,只有家国大义;他们的牺牲不是结束,而是唤醒更多人守护国土完整的开始。现在再看那张牺牲前的留影,你看到的不只是四位烈士,更是一个民族对统一的执着追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用户17xxx18
英烈们是笑着走完最后一程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叩拜[祈祷][祈祷][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