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下去还怎么做生意?”新乡原阳,母子俩卖粮食被骗,3车小麦100多吨,28万卖出去后账户被冻结!警方:你收到的钱是涉诈资金,小麦也不知去向。网友:正常商业来往,收款方没有方法调查对方资金的合法性,怎么能冻结呢? (来源:热度新闻) 孙先生一直做着粮食购销的生意,有一天,一个自称收购商的人通过网络找到了他,信誓旦旦地说可以大量高价收购小麦。 孙先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就把这人介绍给了自己的哥哥。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最终谈好了价格,100多吨粮食总共28万。 对方也挺“爽快”,先把钱转到了孙先生的银行卡上,孙先生也没多想,就放心地让对方把100多吨粮食拉走了。 当时对方直接派了3辆车来拉货。整个过程,双方都是通过电话联系的。 之后,孙先生把这28万转到了哥哥嫂子的银行卡上。可谁能想到,仅仅过了两天,孙先生和哥嫂的银行卡全都被冻结了。他们心急如焚,赶紧联系银行,这才得知,那28万里有涉诈资金。 原来啊,这是骗子精心设计的一个骗局。他们利用孙先生他们的账户来洗钱,假装买粮食,让那些被骗的人直接把钱转入孙先生的银行卡,等拉着粮食走了之后,再通过把粮食变现来获取不义之财。 这样一来,钱就没有经过骗子的银行账户,警方在调查的时候,难以找到骗子的踪迹。 孙先生和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后,抱头痛哭!孙先生后悔得肠子都青了。毕竟是自己把对方介绍给了家人,才导致了这样的后果。 孙先生哭诉着说:“现在钱不能动,就相当于小麦被骗走了,贷款也还不上,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目前,警方已经表示会帮助孙先生收集证据,推动事件的处理进程。 此事引发了热议,3辆大货车把粮食运走,追回麦子应该不是难事,到处都是天眼,就看警方的作为了,还老百姓一个公道。 也有网友说,人家卖东西之前总不能先问买方的钱合法不合法吧?卖粮食的无任何过错,且属于正常商业交易,属于善意取得货款,因此货款属于卖粮的农民。至于被诈骗人,其相对方是诈骗分子,其损失应向诈骗分子索取! 还有网友说,真正被骗的人钱追回去了,但正常做生意卖粮的却承担了被骗者的损失,这公平吗?警方不能为了破案立功,把损失转嫁给别人,不然这样还怎么做生意? 【观点解析】 3车小麦、100多吨的货物、28万的货款,本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商业交易,却沦为骗子精心策划的洗钱工具,最终落得账户冻结、粮食无踪、贷款难还的悲惨境地。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在商业的刀尖上跳一场必输的赌局! 骗子将孙先生一家的账户变成洗钱的“中转站”,让无辜的商家成为犯罪链条上的牺牲品。而当问题暴露,账户被冻结,孙先生一家瞬间陷入绝境,这公平吗?这合理吗? 从孙先生的遭遇不难看出,如今做生意,商家不仅要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还要时刻提防背后隐藏的犯罪黑手。每一次交易,都可能是一场与骗子的心理博弈;每一笔收入,都可能隐藏着涉诈的风险。 这种提心吊胆的商业环境,如何能让商家安心经营?又如何能吸引更多的创业者投身其中? 我们应该从制度层面、监管层面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银行在资金流转过程中,是否可以增加一些风险预警机制?相关部门是否可以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的监管,让那些虚假收购商无处遁形? 商业的本质是信任与共赢,可如今信任却被骗子轻易践踏。如果连基本的交易安全都无法保障,谁还敢放心大胆地做生意?孙先生一家的遭遇不应只是一个孤立的案例,而应成为我们反思商业环境、完善监管体系的警钟。否则,下一个在商业骗局中倒下的,可能就是你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