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这次有点遭报应了,跟着美国打压大陆,现在被大陆稀土出口管制政策给弄惨了。 台积电库存不够用了,急需补货,而台积电每年要用3000吨稀土,96%的稀土都来自大陆,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替代。"技术在手天下我有"——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当年这番豪言犹在耳边:"不供货大陆芯片又怎样?我们掌握关键技术!"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经说过,“我们的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怕任何公司或国家,我们有关键技术,可以不供货给大陆的芯片公司,如果需要只能用我们不担保的技术提供。” 可现实这记耳光,来得比谁都快,也比谁都响。当年张忠谋说“技术在手天下我有”时,何等意气风发,仿佛手握芯片行业的“尚方宝剑”,觉得只要攥紧那点制程优势,就能在全球产业链里横着走,甚至敢公然放话“不供货大陆又怎样”。那会儿大概没想过,再牛的技术,也得有“粮草”支撑,而稀土,就是台积电芯片生产里绕不开的那口“粮”。 芯片这东西,看着是高精尖的技术结晶,实则是产业链咬合的产物。台积电靠先进制程赚得盆满钵满,却忘了自己的生产线上,藏着无数来自全球的“隐形支柱”,稀土就是其中最关键的一根。每年3000吨的用量,96%依赖大陆供应,这组数字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而是赤裸裸的产业链依存。以前风平浪静的时候,这份依存被“技术领先”的光环盖住了,可一旦局势生变,短板立刻暴露无遗。 跟着美国对大陆芯片产业搞打压,台积电大概以为能靠美国市场和技术壁垒稳坐钓鱼台。却没料到,大陆手里握着的,是产业链上游的“命门”。稀土这东西,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能挖、就能炼的。大陆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储量国,更掌握着最成熟的提炼和加工技术,全球产业链早就习惯了这片“稀土沃土”的供给。台积电现在急着补货,想找替代来源?谈何容易。其他国家要么储量不足,要么提炼技术跟不上,就算能凑出点量,成本暴涨不说,质量和稳定性也根本没法和大陆供应比。短时间内想摆脱依赖,纯属痴人说梦。 张忠谋当年的豪言,如今听着更像一句讽刺。他以为“关键技术”是万能钥匙,能打开所有门,却忽略了产业链的本质是“相互成就”,不是“一家独大”。芯片行业从来不是孤岛,先进制程需要稀土这样的基础材料做支撑,就像高楼需要地基一样。你可以吹嘘自己的楼盖得有多高、多华丽,可一旦地基被撬动,整栋楼都得晃。台积电跟着美国起舞,试图用技术卡别人的脖子,到头来却发现,自己的脖子也被产业链的“链条”牢牢拴着。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反噬”早有预兆。这些年大陆一直在强调产业链自主可控,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再到上游材料,都在一步步补短板。稀土出口管制,本身就是对自身资源和产业链地位的合理维护,不是针对谁,却偏偏戳中了台积电的软肋。这不是“报复”,而是市场规律和产业链逻辑的必然结果——你不尊重产业链的相互依存,就必然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台积电现在的窘境,说到底是战略误判的苦果。以为抱上美国的大腿,靠技术优势就能为所欲为,却低估了全球产业链的复杂性,也高估了“技术独大”的含金量。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哪家企业能真正“独善其身”,更没有哪家企业能靠打压别人来稳固自己的地位。你对别人关上一扇门,很可能自己也会被另一扇门挡住去路。 稀土的缺口,不仅是台积电库存里的缺口,更是它战略认知上的缺口。当年那句“不供货大陆又怎样”,如今该换成“缺了大陆稀土可怎么办”。这前后的反差,不是运气不好,而是选错了路的必然。企业的发展,终究要顺应时代潮流,要懂得尊重产业链里的每一个环节,而不是跟着地缘政治的节奏瞎折腾。靠打压别人求生存,从来都是走不远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