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男子去泡温泉,走进去后傻眼了,这里的温泉竟然变成了“鸳鸯火锅”,左边是“

春秋说史 2025-10-25 10:51:25

黑龙江,男子去泡温泉,走进去后傻眼了,这里的温泉竟然变成了“鸳鸯火锅”,左边是“红汤区”,右边是“清汤区”,让人一时间不知道该去哪里。 “这泡的是温泉还是火锅底料?” 最近黑龙江一家温泉洗浴中心的操作,直接把网友看懵了。 五米直径的泡池一分为二,左边 “红汤区” 铺满假辣椒,几只塑料螃蟹散落,红亮水面似热辣沸腾。右边 “清汤区” 飘着牛奶、红枣和枸杞,白乎乎的水面透着滋补气息。 一边热烈刺激,一边温和养生,泡温泉如同 “涮自己”,新奇感十足。消息传开后,吸引不少俄罗斯游客打卡,年轻情侣边泡边自拍,女孩笑称 “比吃火锅过瘾”,男孩调侃 “只差蘸料”。 网友评论炸锅,有人调侃 “东北人会玩,辣椒浴带劲,担心屁股受不了”,还有人打趣 “洗浴新高度,下次该铁锅炖自己”。 争议声也随之而来,有人担忧对身体是否有益,质疑 “有痔疮的人泡红汤区岂不变‘喷火龙’”;有人痛批浪费,直言 “冬天新鲜菜金贵,泡完就扔对不起农民”,还有人担心孩子泡浴会辣眼睛。 其实仔细想想,温泉本身的放松功效,从来不是靠 “食材” 撑起来的。温泉的热度、浮力和矿物成分,才是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的关键。 那些牛奶、红枣不过是装饰,靠皮肤吸收营养基本等于空想,说白了,这波设计玩的就是视觉和心理战,让泡汤多了点娱乐仪式感。 至于是否真能缓解疲劳、促进代谢,至今没有定论,而东北本就有着深厚的温泉文化根基,这般创意也让其再度引发关注。 商家把这当卖点宣传,确实踩中了年轻人的喜好,现在的年轻人泡温泉,早不满足于单纯养生,更想找新鲜、能打卡的场景。这种把东北饮食文化和泡汤结合的创意,短期内确实能拉满曝光,吸引一波流量。 但热闹背后,藏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网友扒出核心顾虑,泡池里的装饰件,塑料模型、食品道具,每次使用后消毒流程是否透明?针对 “红汤区” 的刺激性,有没有明确提示皮肤敏感者、特殊疾病患者慎入? 毕竟温泉的核心是体验安全,而非博眼球。东北人爱整活的性子能理解,把火锅意象融入泡汤,是挺巧妙的文化结合,但要是过度追求娱乐化,反而丢了温泉 “静养放松” 的本质。 商家想靠创意留住人,短期噱头不够。 不如把功夫花在实处:水质处理、消毒流程公开透明,给顾客看得到的安心,针对不同人群做明确提示,让大家能按需选择,毕竟能留住回头客的,从来不是一时的新奇,而是水质、温度、服务这些硬实力。 要是你刚好在东北,刷到这 “鸳鸯火锅温泉” 想尝鲜,建议先别急着下池 ,问问工作人员道具消毒细节,看看水质检测报告,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区域。 说到底,创意值得肯定,但安全永远得放在前头,毕竟泡温泉是图舒服,不是来 “闯火锅关” 的,你说对吧? 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 :小强热线浙江教课科

0 阅读:30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