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三世跟他叔叔拿破仑一样大方,每年2700万法郎的王室津贴和200万法郎的秘

运赛过去 2025-10-24 21:01:56

拿破仑三世跟他叔叔拿破仑一样大方,每年2700万法郎的王室津贴和200万法郎的秘密基金,大把的发出去换忠心。哪怕是拿破仑三世自己的表兄弟或者外甥,一年都能随便拿10万法郎。要知道当时物价特别高的巴黎,1法郎可以买3公斤面包或者0.5~0.7公斤肉,2个法郎就可以吃一顿饭,很多中产年收入不过1000余法郎。 说起拿破仑三世这家伙,在钱上的花法还真有点像他叔叔拿破仑一世那股子大手笔劲儿。拿破仑一世当年打仗时就爱用金银砸人,拉拢军官和盟友,到了侄子这儿,这传统没丢,反而玩得更溜。拿破仑三世上台后,赶紧给自己定了个王室预算,公开的民政清单每年25百万法郎左右,外加2百万法郎的秘密基金,这笔钱基本没人审计,随他怎么使唤。别看数字听着大,在当时法国,这可不是小数目。秘密基金主要用来买人心,塞给那些摇摆不定的政客、记者或者地方头头,一笔下去,就能换来报纸上的好话,或者议会里的点头。拿破仑三世不是傻子,他知道光靠铁拳镇压不长久,得用钞票润滑关节,这样帝国才能稳住。 这钱怎么花?简单粗暴,直接撒出去。拿破仑三世的亲戚圈子可没少沾光。他的表兄弟、外甥什么的,每年轻松捞10万法郎补贴,这在19世纪50年代的法国,等于普通人一辈子的积蓄。想想看,那些远房亲戚本来就靠家族余荫混日子,现在皇帝一赏赐,立马就能在巴黎买套小公寓,或者养一帮仆人过日子。拿破仑三世这么干,一方面是家族传统,波拿巴家向来讲究血脉团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堵嘴。这些亲戚要是穷了,保不齐就去外面乱嚼舌根,坏了皇帝的名声。结果呢?钱花了,忠诚也勉强换来了,但这套玩法本质上就是权钱交易,长期看埋了不少雷。 要说这钱的含金量,得拉到当时巴黎的物价上来比。1850年代的巴黎,生活成本高得离谱,尤其是吃喝拉撒。1法郎能买3公斤左右的黑面包,那种粗粮面包是底层老百姓的主食,一家子啃几天不成问题。肉价更贵,0.5到0.7公斤的牛肉或羊肉就要1法郎,宰夫在市场秤着切片,穷人一年到头都舍不得多买。两法郎勉强够一顿热饭:一碗豆汤加点面包屑,再来杯稀薄的咖啡。别小看这点钱,很多中产白领年收入才1000多法郎,他们是银行职员、教师或者小商人,每天挤在拥挤的马车里上班,晚上回家还得精打细算,省着点煤钱过冬。拿破仑三世的10万法郎补贴,够一个中产家庭活100年,这对比一拉开,就知道皇帝的“大方”有多扎眼。老百姓看在眼里,怨气自然就积起来了,尤其是那些交税养着王室的平头百姓。 拿破仑三世不光对亲戚大方,对军队也玩类似的把戏。法国那时候的征兵制,每年拉8万多年轻人入伍,但总有富家子弟想钻空子。皇帝批准卖免役券,每张2400法郎,能直接豁免7年兵役。买得起这券的,都是有钱人家的少爷,他们甩出钞票,军官在办公室签字盖章,事儿就办了。这笔钱表面上进国库,实际多半流进皇帝的私人渠道,用来填宫廷开销或者秘密外交。结果呢?军队里新兵质量直线下降,一两万人靠钱逃兵役,剩下的全是穷苦出身的家伙,训练时怨声载道,士气低迷。拿破仑三世这么操作,短期看省了人力,长远却让法军成了个半拉子军队,表面风光,里子空虚。 当然,拿破仑三世不是光知道花钱,他也懂投资。执政期间,法国经济腾飞,铁路从4000公里铺到近2万公里,蒸汽机车轰隆隆跑遍乡村,货运量翻了好几倍。这得益于他的自由贸易政策,1860年跟英国签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关税大砍,法国丝绸、葡萄酒出口暴增,工业品也便宜了。巴黎的改造更是一大手笔,奥斯曼男爵领命,从1853年起拆旧城,建宽马路、公园和下水道,总花了25亿法郎。这钱从哪儿来?一部分靠借债,一部分从税收和那些免役券里挤。改造后,巴黎从个脏乱差的老城变身欧洲最亮眼的首都,游客蜂拥,商人做生意顺溜了。但代价呢?拆迁时上万居民流离失所,穷人被赶到郊区,房价飞涨,中产也住不起市中心。拿破仑三世吹嘘这是“为人民服务”,实际是他的面子工程,强化控制——宽路好通行军队,少死角藏革命党。 钱花得痛快,麻烦也跟着来。拿破仑三世爱用军事冒险刷存在感,克里米亚战争从1853年打到1856年,法国联手英国、奥斯曼帝国,对上俄国。法军在巴拉克拉瓦和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中出力不小,损失3万多人,但最终俄国认栽,法国捞到黑海航行权。这场仗让欧洲觉得法军还是老样子,精锐得很。可实际情况呢?法军常备40万,服役期长达7到21年,老兵油子一大堆,中低级军官平均40多岁,比普鲁士的年轻将领老10到15岁。意大利战争1859年,拿破仑三世亲征帮萨丁王国打奥地利,马真戈河和索尔费里诺战役法军占上风,奥军撤退,推动意大利统一。但伤亡惨重,4万法国人阵亡,国内反战声浪高涨。

0 阅读:63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