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能得到慈禧的信任,就是砸钱给慈禧身边的太监。每次觐见时身上会带数十张十两到

运赛过去 2025-10-24 21:01:55

袁世凯能得到慈禧的信任,就是砸钱给慈禧身边的太监。每次觐见时身上会带数十张十两到数百两的银票,见到迎来往送的太监就塞上一张。(袁世凯每次入宫会给小太监10两银票,大太监给数百两银票) 说起袁世凯这个人,在清末那会儿,他能爬到高位,靠的不是什么真本事,而是手里有钱,会花钱。尤其是笼络慈禧太后身边的那些太监,那叫一个下血本。袁世凯每次进宫见慈禧,都像个行贿专业户,身上揣着好几十张银票,从十两的小额到几百两的大票,应有尽有。遇到那些开门迎客的小太监,他就顺手塞一张十两的,让对方觉得占了便宜;要是碰上大太监级别的人物,比如李莲英那种总管,他就大方得多,直接甩出几百两的票子。这套路玩得溜,慈禧那边消息灵通,全靠这些太监通风报信。历史书上多有记载,袁世凯这人从年轻时就精于此道,早年仕途磕磕绊绊,但一沾上银子,就顺风顺水了。 袁世凯生在1859年河南项城一个地主家,家里有点田地,祖上也出过官,但不算显赫。他小时候科举考了三次都砸锅了,干脆不走那条文人路子,转头钻进军营。1876年,他通过亲戚关系进了淮军吴长庆的手下,当了个底层军官。那时候淮军正忙着剿捻军余党,袁世凯从管士兵起步,慢慢混到营管带。1882年,朝鲜那边乱起来,吴长庆带队去平乱,袁世凯跟着出征,在汉城街头打过日本支持的开化党,亲手抓了不少人。回国后,他升了点小职,但真正起飞是甲午战争那年。1894年,清军在旅顺大败,袁世凯亲眼见过战场惨状,就给李鸿章上书,建议在天津小站练新军。李鸿章批了,他就开始招兵买马,从几百人干起,用德国步枪和操典训练,搞出个新建陆军。这支部队后来成了他的本钱,北洋军阀的种子就是从这儿撒下的。 小站练兵从1895年正式启动,袁世凯请来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这些武备学堂的年轻人当帮手,部队从定武军扩编,步兵炮兵马队工程队全有,很快就成型。1896年慈禧开始垂帘听政,他抓紧机会上书求见,详细汇报练兵事宜,慈禧一听新鲜,就赏识他了。1897年升直隶按察使,1899年署山东巡抚,那时候义和团闹事,他镇压得狠,在济南抓人杀头,外国人教堂被烧他也赔银子赔地,还给英国公使卜鲁克斯立碑谢罪。这事儿让慈禧觉得他靠谱,1901年直接调他当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里握着六镇新军,天津总督府成了他的大本营。从这儿起,袁世凯的野心就露出来了,他不光练兵,还开始织网子,拉关系,砸钱买人心。 要说袁世凯怎么彻底钻进慈禧的圈子,还得从那些太监说起。李莲英是慈禧身边的红人,总管太监,手眼通天,袁世凯每次见他都重金相谢,几百两银票说给就给。李莲英拿了钱,自然在慈禧耳边吹风,说袁世凯练兵有方,办事牢靠。另一个叫马宾廷的太监,也被袁世凯盯上,这家伙是慈禧的贴身仆役,消息灵敏。袁世凯不光给钱,还送稀奇玩意儿,比如从印度弄来的鹦鹉,教它说吉祥话献给慈禧。马宾廷得了好处,就成了袁的眼线,宫里头风吹草动,全报到天津去。甚至袁世凯在总督府装了电话线,直通大内太监处,一有事儿,铃声一响,情报就到手。历史资料里多有记载,比如《异辞录》里提过,宫中一言一动,很快就传到天津,朝廷的喜怒哀乐,全被袁世凯摸得门儿清。这套信息网,让他总能提前一步,迎合上头意图,升官发财顺理成章。 袁世凯的钱没白花,慈禧对他越来越信赖。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西逃西安,袁世凯表面上护驾,暗地里和联军眉来眼去,保存实力。回銮后,他升得更快,1903年练兵处成立,庆亲王奕劻当总理,他当会办。奕劻这人贪得无厌,袁世凯看准了,每月固定孝敬银子,过年过节加倍,还派杨士琦专管这事儿。杨士琦是袁的亲信,鞍前马后跑腿,银票箱子一车车拉到王府。奕劻儿子结婚,全由袁出钱,从聘礼到酒席,一分不让王府掏腰包。奕劻拿了好处,任命官员时就找袁要银子,外省督抚谁上谁下,全听袁的。部下升迁也快,徐世昌投靠后,从翰林院七品编修干到二品尚书,只用了四年;段芝贵从候补道跳到布政使,还署理黑龙江巡抚。这些人得了实惠,就死心塌地跟袁,北洋系就这样盘根错节起来了。 奕劻和袁世凯的勾当,史书上留了不少痕迹,比如中纪委网站有篇文章点名奕劻的理财之道,就是靠袁的银子铺路。袁世凯不光收买上层,还管好下边,部下待遇高,升迁快,换来忠心耿耿。徐世昌管邮传部,段芝贵管边防,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北洋军阀的中坚。袁世凯这套玩法,让清廷的官场更烂,腐败成风,外省要职多出自袁门,朝廷威福全被他测算迎合。流弊多得说不完,地方上督抚调动,全凭银子说话,军政大权渐渐集中到袁手里。

0 阅读:49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