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要是中国打仗,会有很多国家对付中国,别以为有航母和导弹就可以不用怕了,只有动武力,把对手彻底打疼的时候,一切都迎刃而解,才能赢来真正的尊重与和平。
俄罗斯《独立报》的评论文章一出来,就戳中了不少人的神经,这话说得够直接,甚至有点刺耳,但仔细扒拉一下所谓的“多国围堵”,其实水分不小。
美国确实在拉帮结派,五角大楼负责中国事务的副助理部长9月底还在国会喊,要“强化联盟、吸引新伙伴”,为和中国的潜在冲突做准备。
现在美国在印太地区拉着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搞联合军演,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堆满了F-35,罗斯福号航母也在南海晃悠,看着阵仗挺大。
但真到动真格的时候,这些“盟友”未必敢上,日本虽然跟着美国喊得凶,但2025年刚跟中国签了1200亿美元的贸易大单。
菲律宾更现实,一边让美军用基地,一边偷偷跟中国谈南海油气合作,典型的“两边不得罪”。
再说美国自己的军费都快不够用了,2025年砸了9600亿美元军费,全球几百个基地要养,钱像流水一样花出去,哪有闲工夫真帮别人打仗。
俄媒的话其实是在提醒:别迷信“没人敢惹”,但也别夸大“多国围堵”。真打起来多数国家只会观望,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的拳头。
很多人觉得美国不怕中国,但从美军的动作能看出来,它早就开始“犯嘀咕”了,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上将在国会听证会上直言,西方太平洋要是开打,全球经济得崩盘,还得搭上五十万人的“绝望死亡”,这话里满是忌惮。
美国怕的是“本土遭打击”,以前美国总觉得战争离自己远,在中国有了东风-5C、东风-41之后,这个美梦碎了。
东风-5C 2025年亮相,用固体燃料,反应速度快,能直接打到美国本土。更要命的是中国的核弹头,从2019年的不到三百枚涨到2025年的六百枚,翻了一番。
虽然比美国少,但足够形成“相互摧毁”的威慑,这就是美国不敢轻举妄动的根本原因,美国还怕“盟友掉链子”。
它拉着日本、澳洲搞“太平洋威慑倡议”,砸钱建基地,但这些盟友各有小算盘,澳洲2024年对华出口额占GDP的15%,真跟中国翻脸,铁矿砂卖不出去,经济就得崩。
日本的汽车产业靠中国市场活着,2025年在中国卖了400万辆车,占全球销量的30%,哪敢真跟中国打仗。
最实际的是“经济扛不住”,中美贸易额2024年突破6000亿美元,美国的大豆、能源要靠中国买,中国的制造业产品美国离不开。
真打起来美国通胀得再涨10%,中国虽然也受影响,但国内市场大,抗风险能力比美国强,兰德公司的报告都承认,美军在东亚的投送能力已经被中国反超,持久战根本打不起。
中国从来没想着主动打仗,现在只有吉布提一个海外保障基地,还是为了亚丁湾护航和维和,跟美国几百个海外基地比,根本不是一个路数。
2025年国防预算涨了7.2%,看着不少但全花在本土防御上,比如航母、导弹、边境防御,没一分钱用来搞“全球扩张”。
中国一直喊“和平崛起”,不是装样子,是真的知道打仗划不来,但“不想打”不代表“怕打仗”。
现在中国的“不动手”,是因为没必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靠这些能赢得更多尊重,但要是有人真要踩红线,比如搞“台独”,那中国肯定不会客气。
东风导弹、航母舰队不是摆着看的,真到那时候,就得让对手知道“疼”,才能守住和平。就像张召忠说的:“别被‘和平幻想’忽悠,实力得干出来,不是说出来的”。
俄媒的狠话虽然直接但没说错,别指望靠“讲道理”赢得尊重,也别迷信“没人敢对付中国”,只有具备“打疼对手”的实力,才能让别人不敢惹,才能守住和平。
国际社会的规则从来没变过,弱国无外交,弱国无和平,中国搞军力现代化,不是为了打仗,是为了“不被打”。
不是为了称霸,是为了“不受欺负”,等到有一天,中国的航母能自由航行,导弹能覆盖全球,科技能领先世界,那时候不用“打疼”谁,自然会赢得尊重,和平也会更稳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