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安世破产了谁的损失大?答案很简单,目前安世半导体是100%的中资企业,当初花了几百亿,真金白银收购的。所以说,安世半导体如果最终破产了,那么损失的只有中企。 至于荷兰,原本就是抢夺的,能有什么损失呢? 2024 年安世半导体荷兰工厂外。 寒风卷着细雨,中方高管站在围栏外,眉头紧锁。 被荷兰政府任命的新安保人员,正阻止他进入厂区。 他手里攥着 2018 年收购时的合规文件,纸张边缘已被攥得发皱。 这纸曾被赞为 “中欧合作典范” 的文件,如今成了中企投资打水漂的见证。 2018 年闻泰科技的会议室里。 高管们围坐在桌前,投影幕布上显示着安世半导体的财报。 “车用功率芯片领域的隐形冠军,收购价近 260 亿人民币。” 有人汇报。 这是中国企业半导体跨国并购的里程碑,过程公开透明。 很快,收购获欧盟及相关机构批准,双方举杯庆祝 “互利共赢”。 2019 年安世半导体的生产车间。 流水线高速运转,工人正封装车用功率芯片。 中资注入后,工厂扩大产能,供货全球汽车制造商。 欧洲车厂代表来考察,对产能稳定性赞不绝口。 那时没人想到,几年后,这场顺利的合作会急转直下。 2021 年荷兰政府的办公室里。 官员们传阅着一份文件,标题是 “安世收购 Newport 晶圆厂审查意见”。 在美方压力下,荷兰决定阻止这笔交易,理由是 “国家安全”。 安世中方团队紧急沟通,却只得到 “驳回” 的简短回复。 这是荷兰干预安世运营的开始,也是中企麻烦的起点。 2023 年初安世半导体的董事会。 荷兰法院派来的人员,宣读着清除中方董事的裁定。 “基于国家安全审查,任命荷兰籍人员主导公司运营。” 中方股东试图抗议,却发现早已被架空决策权。 账面上 100% 中资的企业,实际控制权已被 “托管”。 2024 年闻泰科技的财务室。 会计们对着报表叹气,近 260 亿收购款,加上后续运营投入。 几百亿真金白银,如今成了账面上的 “不良资产”。 更糟的是,欧洲商业环境的信任度,在中企心中彻底崩塌。 过去以为的 “讲规则、守契约”,在 “国家安全” 面前不堪一击。 2024 年欧洲某汽车厂的车间外。 工人正停工等待芯片,安世的供应不稳定让生产线停摆。 “再没芯片,我们可能要面临大规模裁员。” 厂长焦虑地说。 荷兰以为夺走安世是 “战利品”,却没料到反噬本土产业。 捡了 “控制权” 的芝麻,丢了汽车产业稳定的西瓜。 2024 年中国某海外投资论坛上。 专家拿着安世案例分析:“政治风险评估必须放第一位。” 过去企业出海只看市场,现在要先看对方是否守规矩。 有人提出:“要学会用当地法律维权,还要加强国际传播。” 安世的教训,成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 “必修课”。 如今,安世半导体事件仍在发酵。 中企的几百亿损失,成了地缘博弈的牺牲品。 荷兰虽短期迎合美方,却砸了 “开放经济体” 的招牌。 欧洲汽车产业的阵痛,也在提醒着盲目设限的代价。 对中国企业来说,这不是结束,而是更清醒布局的开始。 未来出海,既要懂生意,更要懂大势,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信息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对中国下战书,荷兰也摊牌,明抢中企海外资产,出手比美国还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