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对美国船只进行收取特别港务费以来,从美国到中国的货物到中国港口的美国船只

阿智通鉴 2025-10-24 11:56:09

自从中国对美国船只进行收取特别港务费以来,从美国到中国的货物到中国港口的美国船只,为了逃避停靠特别港务费,他们有了新办法。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最显眼的就是诺唯真旗下那艘里维埃拉号邮轮了。这艘邮轮本来计划从美国洛杉矶出发,一路往东经太平洋,最终停靠中国上海港,船上载了两千多游客,大多是冲着上海的外滩、迪士尼来的。结果临到快进东海的时候,邮轮公司一算账,按照中国的特别港务费标准,里维埃拉号因为吨位大、载客量多,一次要交的费用居然高达1167万元。   这可不是小数目,要知道一艘邮轮跑一趟跨太平洋航线,净利润有时候也就两三千万,一下子要掏走近一半,诺唯真公司肯定不乐意。最后没辙,只能临时改道,掉头往西北方向开,最终靠在了韩国釜山港。   不光是邮轮,那些跑集装箱运输的货船也在想辙。就说美国的美森轮船吧,他们有艘专门跑美西到中国的集装箱船,叫“美森长滩号”,平时主要拉着美国的电子产品、农产品往上海港运。之前算过一次,要是直接靠上海港,光特别港务费就要交800多万。   美森没像里维埃拉号那样直接掉头,而是想了个“中转”的法子——先把船开到日本横滨港,把原本要运到中国的货全卸在横滨的堆场里,然后再找中国的小型货运公司,用小吨位的货轮把这些集装箱从横滨转运到上海。   这么一来,因为停靠中国港口的是中国本土货轮,就不用交美国船只的特别港务费了。   不过这种方式也有麻烦,原本从美国到上海最快12天能到,现在多了横滨中转这一步,得额外花三四天时间,有些客户比如做生鲜电商的,对货物时效要求高,就有点不乐意,甚至有几家客户干脆转去找中国的中远海运合作了——毕竟中远的船从美国到中国虽然也有费用,但不用中转,时效有保障。可美森也没办法,毕竟800多万不是说掏就能掏的,只能先这么过渡着,看看后续能不能找到更稳妥的办法。   还有那些运煤炭、铁矿石的散货船,操作起来更“灵活”。美国福茂航运就有艘散货船,本来要拉着美国蒙大拿州的铁矿石去中国青岛港,给中国的钢铁厂供货。   一算特别港务费,要600多万,福茂直接改了航线,先把铁矿石运到越南胡志明港。到了胡志明港之后,他们找了家越南当地的矿产贸易公司合作,把美国的铁矿石和越南本地的铁矿石混在一起,重新打包、贴标,然后以“越南出口铁矿石”的名义,用越南的散货船运到青岛港。   这么一操作,不仅不用交美国船只的特别港务费,甚至还能享受到中越之间的一些贸易优惠政策。不过这种方式风险也不小,首先得和越南公司分利润,其次铁矿石混装的时候要是比例没控制好,质量不达标,中国的钢铁厂还会拒收。之前福茂就出过一次小问题,混装的铁矿石品位比合同约定的低了0.5个百分点,最后只能降价处理,损失了几十万。   但即便这样,福茂还是觉得比交600多万的特别港务费划算,后续还是打算继续这么干,只是在混装环节加了更严的检测流程。   这些避费操作一来,对港口的影响也挺明显。中国这边,上海、广州、青岛这些原本美国船只常来的港口,最近几个月美国船的到港量少了大概15%,港口的吞吐量稍微有点下降。不过还好,东南亚、欧洲的船运公司补上来不少,比如新加坡的太平船务、德国的赫伯罗特,最近都增加了到中国港口的航线,所以整体影响不算大。   反倒是韩国釜山港、日本横滨港忙得不可开交,釜山港专门加了两个针对美国转港船只的泊位,还延长了码头的作业时间,最近三个月的吞吐量比之前涨了20%,当地的物流企业比如韩进物流,接的转运订单都排到下个月了。横滨港也跟着受益,光是给美国集装箱船做中转的费用,每个月就能多赚好几百万美元,还专门升级了堆场的仓储系统,方便更快地处理中转货物。   而美国船运公司自己,虽然省了特别港务费,但也多了不少额外成本。比如改道要多花油钱,中转要付堆场费、转运费,和第三方公司合作还要分利润,算下来其实也没省多少,只是不用一次性掏一大笔特别港务费而已。更头疼的是客户流失,像美森那样因为时效慢丢客户的情况,最近在赫伯罗特、以星航运这些美国船公司里也挺常见的。有些客户干脆直接和中国的船公司合作,毕竟中国船公司不用搞这些弯弯绕,时效有保障,价格也稳定。   说到底,这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实写照。中国收特别港务费,本来是为了规范港口运营,平衡国际航运的成本,美国船公司想办法避费,也是企业为了控制成本的正常操作。只是这种避费方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中转、混装这些操作不仅增加了环节,还提高了风险,要是以后越南、韩国这些国家也出台类似的政策,美国船公司可能就没这么多“空子”可钻了。   现在两边都在看着对方的动作,中国这边没说要调整特别港务费,美国船公司也还在继续找更稳妥的避费办法,说不定过阵子又会冒出新的花样。

0 阅读:7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