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发生了什么事?对美国船征收特别港务费后,中国港口出现严重拥堵,各国商船在中国港口的排队等候时间达到今年以来最久。 最近,中国沿海各大港口的码头现场一片忙乱,等待进港的船队排得长龙一样,堆满各个锚地,这种情况一年到头也难得见一次。 为啥突然之间堵成这样?原因其实挺扎心,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场跨越太平洋的收费暗战。 美国不久前突然扔出了一个“301调查”,直接对中国造船和海上运输行业加码港口费,打算让中国的船、甚至中国制造的船都得多掏钱。 中国没有吃哑巴亏,迅速把类似的费用甩回来,针对外来的美国船也加上了同样的新条款,这下两国在航运上的过招,直接传导到了码头最前线。 可光是收点新费用,为什么会把港口堵成这样?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现在船进港要跑更多的流程,手续复杂,搞得效率下降。第二,新加的港务费可不是固定的,第一年价格“优惠”,之后年年涨。 这种计费方式让不少航运企业下了决心,把原本下半年甚至明年才运的货,提前一股脑都发出去——谁不想趁便宜的时候多省点钱? 中国本来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进口国家,铁矿石、煤炭、石油、粮食这些巨量货物都是靠海运来的,一艘货轮装上几十万吨的货,再细点算,每节省一天的滞港都能省下一大笔。 这会世界上各大航线的货轮都像下饺子一样往中国跑,争抢着第一年最便宜的“窗口期”赶紧清关。这股“抢时间”的暗涌推高了港口的负荷,管理、通关被挤爆,所有环节都慢了起来。 而全球航运公司都被这一波搞得焦头烂额,一边要研究各种新规文件,一边担心因为手续卡壳耽误发货,亏损随时找上门。 大家都明白,这不是哪一家公司的事情,也不是中国自己能完全掌控的事。这种大国之间的海运摩擦,最后被全球数以万计的货轮和公司消化,绑住了全世界买卖货物的速度。 从货主到船东再到生产工厂,再往后延伸到商场的货架上,多花出去的钱、耽误的时间最终可能落在普通消费者身上,大家买的东西也许不会突然变贵,但慢慢就会发现花出去的钱更“紧”了。 有的人会觉得,这种“门票”多收一点没什么,可在全球供应链一环套一环的现实里,费用、效率的变化总会层层放大,直到传递到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里。 有人担心,这样的局面要是持续下去,全球物价和贸易链稳定都会受影响,任何一次规则和费用的调整,都足以掀起港口到市场的一波又一波风浪。 中国港口的这场拥堵,说白了就是国际贸易和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在大国政策对撞下,普通的生意人、管理者和消费者都被裹挟其中。 现在的港口拥堵,是现实世界给所有人上了一课,提醒大家全球经济真的不是遥远的事,每个人的生活都和这些港口长龙,和那一张张新出的收费单息息相关。
冷幽默——7月14日,美国一位反华政客为了给自己拉票,大手一挥,下单了1
【1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