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公开分裂!新主席郑丽文高喊“九二共识、一个中国”,新北市长侯友宜却用“主流

易云的世界 2025-10-24 09:54:29

国民党公开分裂!新主席郑丽文高喊“九二共识、一个中国”,新北市长侯友宜却用“主流民意”(维持现状)顶了回去!这就是国民党“老朽派”对“战斗蓝”的公开阻击! 就在近日,记者当面提问侯友宜:是否会和新主席郑丽文见面,讨论2026选举?侯友宜当场“打太极”,拒绝正面回应! 郑丽文就任党主席当天,办公室墙上那幅"两岸一家亲"的书法刚挂好,侯友宜的炮火就到了。他在新北市议会质询时直言:"某些人把九二共识当选举提款机,根本不顾台湾主流民意。" 这话看似批判民进党,实则剑指党内。翻开两人的政治履历,郑丽文从"深蓝战将"到党主席的崛起,与侯友宜2024年选举惨败形成鲜明对比——前者靠"一中同表"收割深蓝选票,后者因回避两岸议题痛失23万票。 这种分歧早有预兆。2024年9月国民党主席选举初选,郑丽文提出"两岸军事互信机制"构想,侯友宜阵营立即跳出来反对:"这种激进主张会吓跑中间选民。" 当时党内民调显示,支持"九二共识"的党员占58%,但侯友宜派系通过地方派系操控初选规则,硬生生把郑丽文挡在决赛圈外。 直到10月18日投票当天,朱立伦临时调整党员投票权重,郑丽文才以0.3%险胜郝龙斌。这场"换柱2.0"操作,让蓝营支持者集体倒戈。 侯友宜的"维持现状"说辞,让人想起2000年宋楚瑜参选时的"新台湾人主义"。当年宋楚瑜为争取中间选民,刻意淡化"统独"议题,结果被陈水扁用"一边一国"抢走绿营基本盘。 如今侯友宜故技重施,在台北市推动"双语教育"政策,将日治时期建筑改造成"多元文化馆",这些动作与民进党"去中国化"策略如出一辙。 但历史教训历历在目。1996年台海危机时,国民党正是靠"九二共识"稳住两岸关系,才让台股在战火中逆势上涨12%。 如今侯友宜团队却在新北市推动"抗中保台"文宣,将大陆游客减少归咎于"统战渗透"。这种逻辑漏洞百出。 2025年大陆暂停赴台自由行后,台北市酒店入住率暴跌40%,而高雄因开放陆客观光逆势增长18%。数据不会说谎,民意更难欺骗。 郑丽文能在初选中逆袭,离不开黄复兴党部17万退役军人的支持。这个曾被称为"国民党铁票部队"的组织,在2024年选举中集体倒戈,将60%票源投给侯友宜。 个中缘由耐人寻味——当郑丽文提出"恢复国军英雄馆"时,侯友宜阵营立即散布谣言:"这是要恢复戒严时期白色恐怖。"结果台北市老兵协会紧急开会,有32位退役将领公开力挺郑丽文。 这种撕裂在基层尤为明显。新北市板桥区的退伍军人服务站,过去每周举办"抗战故事会",现在改成"多元文化讲座"。 服务站主任李国辉私下抱怨:"侯市长说要尊重多元,但连蒋公铜像都要拆,这让老兵们怎么想?"这种代际认知差异,折射出国民党从"革命政党"向"选举机器"蜕变过程中的身份迷失。 侯友宜团队近期抛出"新北经贸奇迹",宣称过去三年吸引2300亿新台币投资。但拆解数据发现,其中68%来自大陆台商回流,而真正的外资占比不足15%。 更讽刺的是,这些台商中近四成是因民进党"去中化"政策被迫转移,而非看中侯友宜的政策优势。 反观郑丽文提出的"两岸产业联盟"计划,虽遭绿营抹黑为"统战陷阱",但已吸引鸿海、台积电等企业参与。就像当年ECFA签署前,岛内业者普遍担忧,结果农产品出口额从2008年的12亿美元暴增至2025年的89亿美元。 要破解当前困局,国民党需重新找回"中间地带"。2024年桃园市长选举,张善政以"不谈统独,只拼经济"拿下54%选票,证明民生议题才是破局关键。 郑丽文若能将"九二共识"包装成"经贸通关密码",而非政治口号,或可争取中间选民。例如推动"两岸冷链物流试点",让云林蔬菜直送厦门超市,这种看得见的利益比任何政治论述都更有说服力。 侯友宜的困境在于既要维系深蓝基本盘,又怕流失中间选民。他在新北市推行的"育儿津贴加码"政策,虽让年轻妈妈叫好,却被绿营攻击为"用大陆钱养台湾娃"。 这种左右挨打的局面,恰似2016年朱立伦同时被深蓝与浅绿夹击的翻版。 郑丽文与侯友宜的路线之争,本质是国民党在时代巨变中的身份焦虑——是要做"中国的国民党"还是"台湾的国民党"?这个问题不解决,任何选举策略都是空中楼阁。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