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个代工厂厂长把红牛配方偷回家,没想到,15年后自己带着东鹏特饮,能以超千亿的市值闯进资本市场。 林木勤这个人的故事非常特别,他原本在深圳宝安一家红牛代工厂工作,负责生产和成本管理,在那里,他看清了红牛的成本结构,一罐卖六七块的饮料,原料成本接近四成,所谓的核心配方并没有外界传说的神秘。 林木勤开始想,能不能用效果差不多但更便宜的原料来做同样的饮料。 于是他就开始带着工程师团队在东莞开始创业,做了上百次实验,保留咖啡因和维生素B族,保证提神效果,同时调整口感,更符合南方人的口味。 他还把红牛的铝罐换成便宜的塑料瓶,成本又下降了两成,而且定价也是几乎仅是红牛的一半,在第一轮上市时,红牛没有反应过来,到2024年,东鹏的毛利率甚至超过了红牛。 林木勤没有选择和红牛在一二线城市正面竞争,而是盯上被巨头忽视的下沉市场,建筑工人、货车司机、网吧青年,这些既价格敏感又有提神需求的人群,成为东鹏的核心用户。 他的扩张策略很稳妥,先把广东市场做透,然后逐步渗透广西、湖南、江西,更关键的是,他和中石化、中石油便利店合作,把东鹏特饮铺满全国加油站,让长途司机可以随手买到提神饮料。 虽然他在营销上面费劲了功夫,但在2009年前后,红牛依旧占据老大位置,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红牛因为可卡因风波和成分标注问题,市场出现了空档。 林木勤立刻抓住这个机会,以及微信支付刚起步的时机,推出“瓶盖扫码领红包”活动,用户买一瓶饮料,扫码就能领红包,蓝领和年轻人群体迅速传播,销量和口碑都被带动起来。 东鹏利用二维码带来的这些数据分析用户习惯,甚至和货运平台合作,为司机提供增值服务。 从2012年销售额突破一个亿,到2018年全国销售超过60亿,再到2021年公司上市,东鹏逐步超过红牛,成为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第一,整个过程,是对行业巨头从成本、渠道到用户心智的全面错位打击。 林木勤的打法已经清楚地展现出来,低成本、精准市场定位、覆盖关键渠道,加上创新营销和数据支撑,才能实现对行业巨头的逆袭。 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呢?
2009年,一个代工厂厂长把红牛配方偷回家,没想到,15年后自己带着东鹏特饮,能
云舟史策说
2025-10-22 14:55:44
0
阅读:0